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斗门 > 正文

斗门区 湾区“尖兵”擦亮特区名片 6年共推出60项改革,农村综改成全国典范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8-26 21:46   http://www.kcqsx.com/


正在高速发展的斗门区。钱文攀摄

从递交申请到拿到批复,仅用了38秒时间,公司的演出审批顺利完成,这让珠海市斗门区拉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法备感惊讶,一度还以为系统出错了。

纸质资料“云上存”、窗口审批“免证办”、便民生活“指尖达”、率先发布107项“免证办”和第一批17项“秒批”清单……高效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是今年珠海斗门加快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以实干之举致敬特区精神的缩影。

2020年,对“四十不惑”的珠海经济特区而言,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而对斗门区来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十年前,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扩大珠海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将珠海特区面积扩大至全市,斗门正式获得了“特区”身份。

斗门理所当然地承继了“闯”与“创”的特区气质。从率先创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到近年来在农村综合改革等领域积极探索,斗门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作为特区的一分子,共同书写了春天的故事。

改革攻坚勇者胜。对标新时代改革开放新要求,已经6年共推出60项改革创新课题的斗门,将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做好“规定动作”、突出“自选动作”,不断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持续擦亮“特区改革”名片,助力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撰文:林郁鸿谭靖

改革基因

啃“硬骨头”尝“真甜头”

“从没想到落地会那么顺利!”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前夕,总投资150亿元的“巨无霸”型文旅项目——珠海·宋城演艺度假区敲响动工的铜锣,在动工现场,宋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巧灵说了一个小故事。

在正式落地之前,宋城集团方面提出,希望将项目西边的原“旅游路”更名为“宋城大道”。原以为道路更名涉及国土、规划等市区两级多个部门,流程繁琐。

“但没想到,短短时间内,相关部门快速办理了一系列商事登记、施工许可、路名更替等事项。”黄巧灵说,“这样的效率将落地前的焦虑一扫而光,珠海市、斗门区两级政府为宋城项目提供了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心。”

经济特区崛起的密码在哪里?无数人在叩问。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创新而兴,这就是答案。在珠海斗门,最大限度为市民“解绊”、为企业“松绑”的理念一直贯穿营商环境改革尤其是政务服务改革全过程。

“政府高效,对企业来说就是降低了间接成本。”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当下,破解困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成为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今年,珠海斗门以高效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破题,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企业“松绑”,推出第一批107项“免证办”和第一批17项“秒批”清单,全区720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网办率达87.5%。

“斗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目的是从最根本上解决数据"孤岛"和信息条块割裂的问题,这是难啃的硬骨头!”斗门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洪胜说。

改革敢啃“硬骨头”,才能尝到“真甜头”。改革越深入就越难,也就越需要传承和发扬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担当。

营商环境改革的持续优化,让斗门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通过进一步压缩政府及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商事主体设立登记时间,企业在斗门开办商事登记平均用时在珠海全市最快,直接激发了市场的能量,促进市场主体井喷:2019年,斗门全区新设商事主体1.26万户,商事主体总量达到7.06万户。

拥抱湾区

打造大湾区门户枢纽“尖兵”

40年前,百废待兴之时,特区人以一个个“第一”,在南海边耕耘一片希望的原野。白藤湖畔,斗门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农业观光游和农业休闲游度假模式在此起步。多年以后,当人们打开南风之窗,听寻风之来处,总会忆起南海之滨那个遥远的小渔村。

一提起经济特区,人们会想到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有人问,如今改革开放已是全国上下的制度基准,我们还需要经济特区吗?

答案是肯定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这是因为,改革创新,是经济特区永恒的初心和使命。

一路奔跑的斗门胸怀远大抱负,奋力争当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尖兵”、珠江西岸核心城市“骑兵”、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排头兵”,这是斗门的定位;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滨江田园生态新城和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这是斗门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离不开经济特区的初心使命,离不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则是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重点,就是要立足粤港澳三地优势,以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高质量高起点谋划推动大湾区规划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港珠澳大桥开通两年来,张杰经常在香港、澳门和斗门三地穿梭,为企业寻找更多的商机。他是位于斗门的珠海广丰物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粤港澳三地合作机制改革创新的获益者之一。

作为第一个与港珠澳大桥实现联动的物流园,广丰物流园抓住了粤港澳快速通关、与香港机场“陆空联运”的独特优势,跨境电商业务迅猛发展,业务量屡创新高。今年“618”大促前夕,广丰跨境电商产业内的数条智能分拣线几乎全负荷运作,订单量超过5万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丰物流园进口单量超75万单,货值约3.3亿元,缴纳跨境电商综合税约5000万元。尝到机制创新“甜头”后,今年,广丰物流园还在斗门区的支持下,力争在园区内增设公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并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

未来之路

破除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在珠海斗门,抓住机制改革创新机遇,在各自领域开疆拓土的改革“获益者”不止广丰物流。

2018年,珠海市被确认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其中,斗门区农村总人口21.96万人、农户5.27万户,占全市农村人口89.23%,是这项改革的主战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群体范围广、影响大,改革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法合规,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在逐渐深化的改革进程中,斗门在珠海市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和股权量化指导意见。截至目前,全区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总资产22.01亿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数46807户、成员215403人。

这样的改革实践,让斗门农村目前已初步形成“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今年,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学习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活动的通知》发布的60个典型名单中,斗门区成为广东省入选的三个典型之一,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

但面向未来,从“入编”经济特区,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斗门来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越深入就越难,也就越需要“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担当。

从2014年起,斗门连续6年、每年推出十大改革创新课题,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担当,将改革进行到底: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市场机制、规范行业管理、激发要素资源活力;通过全面推进区镇事权重构改革,增强镇街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推进国资国企、“放管服”、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破除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上先行先试。

改革是破解发展制度桎梏的利刃。斗门提出,今年将继续推出“十大改革”,探索医疗卫生机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整合镇村公共服务资源,最大限度激发活力。

特区一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斗门路”

今年4月,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学习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活动的通知》发布的60个典型名单中,斗门区成为广东省入选的三个典型之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斗门实践”,何以成为典型?用改革尖刀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正是其中的主因。

从2015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始到2018年,斗门在全区建起“三资”管理交易平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地使用权流转,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使资产得到量化,让村民分红有章可循。

但资产量化后,村民分红这块蛋糕怎么分得公平,谁可以分,谁不能分,需要改革智慧、改革勇气和改革担当。

2018年,珠海市被确认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其中,斗门区农村总人口21.96万人、农户5.27万户,占全市农村人口89.23%,是这项改革的主战场。

“在斗门近22万农村人口中,"外嫁女"群体就多达2.6万名。”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钟伟源解释,其中包括“外嫁女”本人及其子女等。多年来,农村“外嫁女”群体分红纠纷屡见不鲜,不少村民认为既然嫁到了外地,就不应该再继续享受“娘家村”的分红,反对“外嫁女”享有与村民同等的待遇。

于是,“外嫁女”权益保护成为了这项改革的切入点。

“在改革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认定一直缺乏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和政策文件的指引,因此斗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一直按照"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进行各种农村集体利益的分配。”钟伟源解释,这样一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村、各集体经济组织间的差异和变动很大,由此引发的出嫁女权益被侵犯、外迁户与本地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经常发生。

去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和《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指导意见》(下称“两份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成为全市首个明确成员资格认定和股份量化要求和标准的指导意见。

两份指导意见明确三大原则:不能剥夺“外嫁女”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在职在编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不能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股权分配采取“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户内共享”的管理模式实行固化,固化期原则上不少于10年。

今年31岁的黄丽媚是网山村的一名“外嫁女”,但是户口保留在本村。去年,黄丽媚明确了成员资格,拿到了分红。

“从去年改革至今,全区已完成改革的经济组织中,所有符合区指导意见条件的出嫁女及其子女均为成员,相对较好地解决了斗门一直无法解决的出嫁女群体利益纠纷矛盾。”钟伟源说,目前,斗门全区已有12296名出嫁女确认为成员,其中11947人享受全额配股;有9331名出嫁女子女确认为成员,其中5031人享受全额配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斗门区已有4358名外迁户确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中2930人享受全额配股;有3979名回迁户确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中2263人享受全额配股。

观察眼

质量变革:斗门“百万重奖”的鲜明指向

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前夕,8月18日,2020年斗门区质量大会上,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获颁“2019年度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称号,现场拿到“百万重奖”。

在珠海经济特区40年的建设史上,“百万重奖”曾经浓缩着特区改革者的智慧担当。1992年,珠海“百万科技重奖”横空出世,一石激起千层浪,旋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焦点,并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和资金到珠海。

28年之后,高质量发展,正是此次珠海斗门“百万重奖”的鲜明指向。“设立区长质量奖不仅代表斗门区委、区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向社会发出一种强烈的信号、一个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近年来,珠海斗门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融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深化开放创新合作,主动与全球创新网络有效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形成创新网络。

以刚刚过去的2019年为例,斗门区在认定有效期内的高企总数达到123家,比2015年增长9倍以上,建成以精实测控、汉胜科技为代表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5家。冠宇电池“高能量密度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2019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斗门河口渔业研究所获得2019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实现斗门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

在质量变革背后,是斗门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力争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前列。

“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各环节,渗透在生活的各空间各维度,沉浸在每个人的自觉感悟。今年,斗门要加大制度清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实施细则,不断提升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斗门区区长马洪胜说,“未来,我们将深刻把握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质量建设在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赶超中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迎难而上、转危为机、创新发展。”

新闻推荐

适应时代发展的“活态”传承值得尝试

□李勇智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祖辈智慧与实践的结晶,承载的是国家、民族的历史底蕴和深刻记忆。所以,非遗传承...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斗门区 湾区“尖兵”擦亮特区名片 6年共推出60项改革,农村综改成全国典范)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