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金湾 > 正文

金湾区:奋发图强实现华丽变身 基建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20-08-26 22:00   http://www.kcqsx.com/


现代化新城——航空新城。建设中的洪鹤大桥。汤臣倍健生产车间。中兴智能汽车车间。美丽的沙脊村。如今的西城社区,马路宽阔,高楼鳞次栉比。40年,沧海变桑田。

金湾,这座珠江三角洲曾经寂寂无名的边陲小镇,历经40年奋发图强,实现了华丽变身。

从特区建立之初的海边滩涂,地处交通末梢的小渔村,到如今的“一桥双港”交通枢纽体系,着力打造珠海西部立体交通枢纽。交通格局的转换,使金湾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依托交通网络的巨变,历任建设者砥砺前行,金湾区实体经济和城市建设迅速崛起,逐步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新格局。而航空新城经过多年发展建设,也使金湾区告别了“有区无城”的历史,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一切的结果,皆有发轫。

采写:本报记者赵岩何进

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交通的完善为金湾经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将时针回拨到40年前,那时的金湾尚未建区,三灶、红旗多数区域还是一片滩涂地。从金湾到香洲,如今几十分钟的车程,当时还需要搭乘轮渡,用上大半天时间。那时的金湾,是实打实的“交通末梢”。

交通,成为这片土地的建设者们白手起家时的切肤之痛。1992年—1998年,时任三灶镇委书记的王定一回忆,珠海大桥未通车前,他外出招商,不少人对于还是滩涂和海岛的三灶心存疑虑,“连到香洲都要乘坐长时间的渡轮,怎么发展工业?”因为交通不便,金湾一度成为被人遗忘的边镇。

改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1990年,珠海大道开工建设。1993年,珠海大桥正式通车,使金湾与香洲真正实现了陆路相连;1992年,一项对金湾今后的产业格局影响更为深远的基础设施工程开建——珠海机场。到1995年,珠海机场正式建成,使原先的滩涂地一举拥有了“海、陆、空”三种主流交通方式;也是在这段时期,机场东路、机场北路和机场西路相继建成,到2001年正式建区时,金湾区的大交通格局初步显现。

建区后,尤其是港珠澳大桥通车以来,金湾区的交通建设更是快马加鞭。加紧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将与洪鹤大桥连接,并通过鹤港高速,将金湾带入港珠澳大桥的辐射范围。到今年年底,洪鹤大桥将正式通车,金湾与香洲、横琴之间再添新通道;与此同时,作为珠海机场(空港)所在地,又紧邻高栏港(海港)的“双港”,与港珠澳大桥交相辉映,也使金湾逐渐形成了“一桥双港”交通枢纽体系。根据2020年金湾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金湾区将打造“一心、两核、三铁、四横四纵”立体交通网络,奋力建设珠海西部交通枢纽。

推动工业经济向“精专强”迈进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日渐成熟,金湾区被寄予厚望。市委市政府希望,金湾可以成为未来珠海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

金湾区被寄予厚望,并非没有缘由。

2001年,金湾区正式成立时,已经拥有了飞利浦、联邦制药等知名企业,有了发展工业经济的扎实基础。

建区后,金湾区在实体经济领域继续发力,相继吸引了丽珠医药、汤臣倍健、航空工业通飞、银隆新能源和中兴智能汽车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如今的金湾区,已经形成了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和传统优势产业的“3+1”工业产业新格局。截至目前,金湾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GDP总量的贡献已接近70%,实体经济拉动作用凸显。

在成绩面前,金湾区保持了冷静并不断自省。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还需优化,产业链不够健全,产业载体有限,金融服务能力较弱——这些,都是金湾对自身产业经济的研判。

以此为背景,区委区政府双管齐下,一方面盘活存量,加大破、立、降力度,把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结合起来,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促进新动能加快壮大。近年来,金湾区推出的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体系、营商环境评价系统等等,均是该领域的创新之举。

与此同时,金湾还寄望增量改革。通过精准招商,为金湾补齐产业中的短板,不断丰富产业链的上下游。建区初期,金湾的产业经济尚处于初创期,对项目也是“如饥似渴”,或多或少存在“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心态。如今的金湾,立足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更为精准,更注重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和补齐短板。

让“弱项变强”“强项更强”,是金湾近年来的招商导向。2020年3月19日,金湾区举行了“云上”招商签约会。12个项目签约,总计投资额达1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签约项目,涉及的行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制造业、建筑业等六大领域。而这些产业,恰恰符合金湾区的产业特色和需求,是金湾精准招商的典范。展望未来,金湾区正加快优势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经济“精专强”。

昔日海边滩涂地今朝现代化新城

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金湾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实在在的城市配套兑现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

40年前,特区建立伊始,如今的航空新城和机场东路,都还是一片滩涂地,名为“西湖片区”。那时,三灶、红旗两镇还是“隔海相望”,两镇居民往来,要乘船经过西湖片区。到1995年机场东路建成时,道路两侧还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甘蔗林。

2001年,金湾正式建区,一个新的命题就摆在金湾区面前——改变“有区无城”的局面。位于湖心路口附近,机场东路和珠海大道夹角之内,三灶、红旗两镇之间的西湖片区,正式被命名为“航空新城核心区”,肩负起作为未来金湾主城区的光荣使命。

2015年,核心区内9条主干道基本建成,从前的泥土路变成了双向四车道或六车道的柏油路。到2016年底,实验中学周边5条市政路,也相继打通。

真正让航空新城充满生机的,是金山公园、航空新城小学、金湾区图书馆、金湾区市民中心、航空新城幼儿园等一系列民生设施的修建,为航空新城聚拢了人气。

西城社区书记贺洪强说,如今该社区的常住人口达到3万人,相较于6年前,增长了数十倍。而根据金湾区住建局估算,2013年开始启动航空新城建设以来,航空新城几乎从零起步,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完成建设约180万平方米。

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金湾区两会上,金湾区底气十足,首次喊出了“金湾"有区无城"的历史面貌彻底改变”。曾经的海边滩涂地,已然变成了现代化新城。

40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但抹不去的,却是一代代金湾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奇迹。昔日海边滩涂地,今朝现代化新城,奇迹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奇迹也必将在这片土地上续写,让我们拭目以待!

落实乡村振兴助力村民增收

57岁的沙脊村党支部书记陈荣沛作为水产养殖带头人,见证了特区成立40年来沙脊村的发展变化。

金湾区红旗镇沙脊村,是位于磨刀门水道旁的一个小村落。1999年前,沙脊村以种植甘蔗和水稻为主。“当时土地亩产效益很低。全村年人均收入500元,贫困人口有500多人,人心涣散。”陈荣沛说。

地处河海交界,咸淡水交汇,金湾区,特别是沙脊村在水产养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0年,在政府引导下,传统生产方式迎来变革。为积极引导村民转产,作为村干部的陈荣沛率先在自家甘蔗地里挖了一口3亩的鱼塘,试养南美白对虾。

“第一年就赚了1万多块。”陈荣沛说。

此后的5年,村民陆续转而从事水产养殖,有的养南美白对虾,有的养殖四大家鱼。2005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

桑基鱼塘致富的大门一推开,村民勤劳的双手便带来滚滚财富。

2010年,沙脊村4300多亩耕地全部变身鱼塘,形成了以养殖为主体的产业结构。1753位村民齐心协力,家家户户养鱼虾,村民人均年收入一举突破“万元大关”。

可谁也没想到,随后10年,这个数字仅增长了3853元。是什么迟滞了村民增收的脚步?村里通过调研发现,沙脊村遇到了养殖业“天花板”。

水产养殖是重资产项目,“前期投入大、中期变数多、天气风险大、回款周期长,这些弱点制约了我们。”陈荣沛说。

迷茫中,金湾区近年来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沙脊村带来了突破“增收天花板”的希望。

2019年,金湾区投入4亿元打造4条乡村振兴区级示范村,沙脊村就是其中之一。沙脊村通过“一河两岸”“三线下地”“道路升级”和“外立面改造”等4大乡村风貌管控建设,打造出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

全村还完成机耕路的硬底化改造,新路直通到每个村民的养殖塘。

“水泥路建好后,鱼虾的销路打开了。无论刮风下雨,收鱼车辆都可以上门,减少了压价的几率,鱼塘的养殖效率增加了10%。”陈荣沛说。

眼下,沙脊村正计划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以村集体为平台,为村民提供从鱼虾苗、饲料、电费前期投入,到长途运输、市场售卖等后期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乘着乡村振兴发展东风,下一步,沙脊村的目标是迈入村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大关。”陈荣沛说。

沙脊村还撤掉了所有公共垃圾桶,改由保洁员每天定时收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尝试,村民养成了定时回收垃圾的习惯,主动维护环境卫生,村容村貌上了新台阶。

沙脊村的变化并非个案。金湾首批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中,三板村、海澄村、木头冲村等,人居环境均有明显改善。2019年,三板村、海澄村被评为“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三板村“金湾水乡田园生态游”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同时该村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新闻推荐

群众“点单” 志愿者“接单”金湾创出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金湾创出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金湾区:奋发图强实现华丽变身 基建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