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们在三灶镇海澄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饭堂就餐。9月7日11时45分,在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内休憩的张翠华听到站内广播声,就知道三灶镇长者配餐中心配送的饭菜准时到了。
照例是三菜一汤,今天的菜很丰盛,还有张婆婆喜欢吃的鱼肉丸。“嚼起来轻松,味道真好!”吃着送餐员准时送到的午餐,老人家赞不绝口。
采写:本报记者何进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长者饭堂
过上“一日三餐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
张翠华今年75岁,由于三个子女都在外地上班,平日里工作忙碌与老人难得见面,基本上只能通过电话来缓解相思。年纪大了出行不便,以前图方便,张婆婆会一次性买好近一个星期的菜,常常一样菜吃好几天,而且有些菜变质了老人家也舍不得扔。
儿孙辈劝她扔掉菜,老人家还会管教一番:“你们年轻人没过惯苦日子,这菜还没馊,丢了多浪费。”
害怕张婆婆“一意孤行”真吃出个三长两短来,三个子女都非常担心她的健康。
“如今有了配餐服务,每天都有菜有肉有汤,还有水果和小吃,胃口大开,人都长胖咯!”辛苦劳作了一辈子,晚年终于过上了“一日三餐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婆婆脸上笑得十分灿烂。
张翠华老人的幸福晚年并非个例。去年7月,三灶镇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饭堂配餐服务,将长者们订餐配餐服务覆盖到全镇八个村居的长者饭堂以及三个残疾人工疗站。张婆婆所在的鱼月村长者饭堂便是其中一个,像她这样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长者,午餐用餐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科技赋能
长者使用智能设备“刷脸吃饭”
金湾区在社会养老上提供了很多人性化的服务,长者饭堂的配餐十分讲究,“卫生、安全、营养、好吃”四大标准一个都不少。
“我这样的孤寡老人,每天能吃到三菜一汤就是小康生活,感谢党和政府,让我晚年过得幸福。”每天定时收到配餐,三灶镇的关婆婆心怀感激。
据了解,三灶镇是全市第一个建设运营拥有中央厨房、四大先进系统的长者配餐中心的镇街,也是全市第一个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居家养老配餐服务的镇街。
目前,每天报名用餐的长者近500人,三灶镇采用了“镇财政补贴+个人自费”的方式提供配餐服务。
像关婆婆这样符合条件的高龄独居长者,每餐只需支付3元即可享用到餐标为15元、营养可口的“三菜一汤+水果+糖水+小吃”。目前,三灶镇配餐工作已经发展形成了常态化的配餐服务模式,提前报餐,提前公布菜品。
同时,各长者饭堂统一配备了可以“刷脸吃饭”的智慧养老助餐系统。长者只需携带身份证登记,系统上就会显示和长者相关的信息及补贴金额以及消费余额。以后长者吃饭,对着机器刷脸就可以完成身份验证和支付。就餐后,系统会自动打印出消费小票给长者。“什么都不用我带,脸对着电脑眨几下眼就可以吃饭了,很神奇。”关婆婆对“饭堂科技”满眼都是“小星星”。
同时,为了饭菜保鲜,三灶镇采用了“两条线专车配送+派餐员派送”模式将“新鲜热辣”的配餐送到位。饭菜送到长者手上时,饭餐中心温度不低于75℃。而且,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后,配餐中心考虑到长者的饮食习惯和禁忌,根据时令季节变化,进行了荤素搭配,确保长者们午餐营养均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上面两位长者享受到的配餐服务是金湾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湾区在市、区民政局的支持与指导下,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建立完善制度、加强设施建设、创新供给模式、强化综合监管等方面协同发力,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金湾区科普公益大讲堂启动现场。本报记者吴长赋摄本报讯(记者刘雅玲)8月27日上午,金湾区科普公益大讲堂——“科普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