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爱华报道:近日,梅华街道出台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设计导则,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设计的主旋律,对道路命名规则、背街小巷设计规范等制定统一标准,以打造“人文、安全、舒适”的背街小巷微环境、微景观。
2018年4月,梅华街道结合香洲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通过实地调研选点,将香洲区十九小与梅华街道办事处间的一条无名小路,作为梅华街道首个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整治项目从小路的命名开始。梅华街道了解到十九小以“扬中华文化,育当代君子”为办学理念,打造以“竹文化”为特色学校文化后,将这条小路命名为“寻竹街”。整治项目重新铺设寻竹街人行道、沥青路面,将小路两侧绿植景观配植紫竹、凤凰竹、凤尾竹等不同竹子品种,在人行道内侧设置石刻雕塑小品、增设20多个休息椅等,在道路两侧还设置了4个公益宣传栏。寻竹街改造完成后获得学校、家长和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规范梅华街道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今后辖区内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户外广告等设施的设置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今年梅华街道引入专业设计公司,根据街道辖区在政治性和文化性等方面的特点,推出“风骨”(梅兰竹菊)、“神韵”(琴棋书画)和“气节”(春夏秋冬)三大系列12个主题的设计理念,以全面展示梅华街道的人文气质和品格。近日,梅华街道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设计导则出台,为今后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工程和新建项目提供了全面的设计规范。
据悉,梅华街道根据设计导则中的道路命名规则,已对辖区两条未命名道路申请命名,其中位于环山社区梅华中学与香洲区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之间的道路拟命名为“知梅路”,该道路上的“环山美丽街角”是梅华街道2019年重点打造的以“梅”文化为主题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项目。位于南村社区海关大楼与巨人大厦之间的道路拟命名为“香兰路”,是今年新建设的规划道路。“此次出台的设计导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进行提炼整理后,形成了梅华的城市建设设计理念,从而打造出独特的梅华辖区文化符号。”梅华街道办事处主任邵丹表示。
新闻推荐
香洲区举办垃圾分类宣讲技能实操培训 帮助市民学分类懂分类爱分类
本报讯记者马涛报道:你认为垃圾分类宣讲的目的是什么?你希望对谁进行垃圾分类宣讲……近日,在香洲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