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波(右一)与同事在分析案情。(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罗汉章
周荣波,斗门公安分局巡警大队中队长。9月17日清晨,刚结束蹲点伏击任务的他顾不上回家,短暂歇息后又忙着与同事们开始分析案情。从办案“菜鸟”到业务骨干,21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打击和预防制止各类违法犯罪的第一线,破获多起关乎民生的侵财案件,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斗门名捕”。
“从现有线索来看,嫌疑人作案后从这些路段逃窜的可能性较大。”9月17日清晨,周荣波正开会分析案情,前一夜的蹲点伏击任务让他略带倦容,但一讲到案件又立刻精神百倍。
“名捕”是靠磨砺练出来的。1999年,刚入职的周荣波从一名巡逻民警起步。21年来,通过日积月累、不断磨砺,逐渐由一名“菜鸟”成长为业务骨干。
“名捕”成名的背后是他办案时锲而不舍的精神。斗门区是珠海摩托车保有量最大的区。曾经,斗门区摩托车盗窃案件高发,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为了扑灭盗窃分子的嚣张气焰、挽回群众的财产损失,近年来,周荣波和同事反复研究,最终研发了“精准研判分析+动态守候伏击”战法,使斗门区盗摩发案数从2016年的日均20宗,下降到2019年的日均0.8宗。“斗门名捕”的名字就此在辖区群众中传开。
“与最初的定点伏击相比,动态守候伏击具有更强的机动性,在基于情报线索的精准研判下,可以让民警在最短时间内拦截嫌疑人。”周荣波表示,这套战法的优势在办案中已得到实践检验。
本月初,周荣波和同事对一起摩托车盗窃案件的嫌疑人进行了连续三天的动态伏击。第3天凌晨3时许,办案民警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嫌疑人再次作案,并往外地逃窜。在事主凌晨5时报警时,周荣波和同事早已经将嫌疑人抓获。
在警方的有力打击下,斗门区目前已成了“盗摩”分子的“禁地”。周荣波自豪地表示,有一次他在抓获一名嫌疑人时,在其手机微信看到同伙发来的信息:“最近斗门区打得好厉害,尽早收手吧。”
这份安宁和成绩背后离不开周荣波与同事们的日夜坚守。昼出夜“伏”是周荣波工作的常态。晚上是摩托车盗窃的高发期,凌晨蹲点伏击是常事,而要实现精准抓捕,白天必须把前期调查工作做到位。这样连轴转的节奏,周荣波表示“已经习惯了”。
“再苦再累,都必须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周荣波称,无论遇到大小案件,熬夜蹲守时他总是要求自己也要在现场,要求同事做到的,他首先要做到。
昼出夜“伏”的不规律工作模式让周荣波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但让他欣慰的是家人很支持他的工作,几乎从来没有过怨言。“这份工作不容易,但总是需要有人来做的,每次为群众挽回损失,就是最大的欣慰。”周荣波一脸坚定。
新闻推荐
斗门区与首都师大、恒大地产签约 “双一流”高校将在斗门办附小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吴梓昊报道:9月9日上午,斗门区政府与首都师范大学、恒大地产集团(深圳)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三方达成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