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家庭在装饰垃圾分类主题绘画墙。
采写:本报记者宋爱华
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灰扑扑的小区围栏变成了清新的蓝色,挂上了垃圾分类儿童画,残旧的小巷路基被粉刷成垃圾分类主题色。近日,翠香街道翠香社区创新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改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居民参与活动达150人次,垃圾分类的四个主题色被融入老旧小区环境“微改造”工作中,靓丽的红绿蓝灰四色点亮了背街小巷,在让老旧小区环境变得整洁靓丽的同时,营造出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社区四大网格
改造各有亮点
今年9月,翠香社区启动垃圾分类+环境改造工作,将老旧小区环境“微改造”工作加入垃圾分类主题元素。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微改造”活动通过动员社区党员、义工和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镜新二街、松林街、华海路、翠华路等人流量较大的主要老旧街区完成了首期改造项目。“老旧小区硬件设施差,居民普遍老龄化,小区流动人口多,所以在这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观念植入是第一步。此次我们将环境微改造与垃圾分类主题元素相结合,就是希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翠香社区党委书记卓景欣说。
据了解,翠香社区四大网格分别以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其它垃圾的四个主题色开展环境美化“微改造”,四个网格经过改造后呈现出不同的亮点。松林街是厨余垃圾的绿色主题,在改造中整条街的破旧围栏都刷上了绿色,还装上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牌,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松林街美甲店店主璇璇是第一个参与到改造活动中的商家,她带领10户亲子家庭涂刷旧轮胎、改造花基种植花草、翻新绿色扶手、增加绿色墙绘等,把松林街口的一个小空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公共空间。
第四网格的灰色围栏上则挂出了香洲区第三小学学生的20幅垃圾分类主题宣传画,吸引了往来居民驻足观看。“我们学校也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垃圾分类的观念。”第三小学的林虹老师说。“我听说社区在翻新围栏宣传垃圾分类,便主动要了两桶蓝色油漆,把我们小区的大门和栏杆都刷成了蓝色,现在大家都知道蓝色是可回收垃圾啦!”晶都花园物业管理处主任老赵笑眯眯地说到。
凝聚各方力量
让“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翠香社区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制定了“宣传-试点-推广”三步走计划,综合运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网格管理、单位共建等多种形式,把社区党员、群众骨干、物业公司、社区学校等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以实现从“被动推广”到“有效植入”以及垃圾分类工作与社区治理的有机融合,让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镜新一街是老旧小区,破损的花基、缺失的扶手、坑坑洼洼的路面墙面以及杂草丛生的绿化带,让这个人流量较大的小区成为社区治理的重点。据悉,在这次改造活动中,镜新一街增加了近6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墙绘,安装了围栏扶手,修补了缺失围栏。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党员、义工和居民积极参与,不仅动手粉刷还修整了残旧绿化带,100多名党员还自愿捐款,购买了一批绿植,老党员陈茂金带领居民一起进行了重新种植。热心居民阿同主动将镜新一街的旧花基粉刷上了垃圾分类的主题色,并义务修补了缺损的围栏。
“垃圾分类宣传不仅让我们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小区环境得到美化和提升,我必须带头参与。”社区党员卢志云说。如今,各种垃圾分类主题的彩绘墙、装饰色等既起到了宣传作用,又极大改善了老旧小区环境。
新闻推荐
根据《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香洲区城中旧村更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珠香府〔2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