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
香洲区教育局昨日发布《学前教育提升工作方案》,将通过在民办幼儿园设立公办幼儿园办学点的创新举措,全面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目前已有67个公办幼儿园办学点挂牌,这些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11月起全部下调。(《珠江晚报》11月1日02版)
“入园难、入园贵”是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每到幼儿园开学之日,总有不少家长“吐槽”:公办幼儿园太难进,摇号抽签虽然公平,但终归“僧多粥少”;幼儿园收费越来越不便宜,比上大学还要贵,都快上不起了……眼下,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只有一步之遥,但不可否认,“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困扰群众的烦心事。
现代研究发现,幼儿期是人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智力、行为塑成至关重要,而且影响深远。我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从侧面说明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任务目标。珠海市虽然率先实施了12年免费教育的惠民政策,在教育事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学前教育仍是珠海市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期盼,香洲区扛起了主城区的担当,该区《学前教育提升工作方案》提出,在民办幼儿园设立公办幼儿园办学点,对自愿报名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经费帮扶,使公办幼儿园办学点的收费低于或与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持平;此外,通过一家公办幼儿园带动三至四家民办幼儿园,帮助民办幼儿园办学点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将增加普惠性幼儿园的数量,减轻群众经济负担,还会提高办学质量,打消家长担心子女“输在起跑线上”的顾虑。
办好学前教育是项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兴办普惠性幼儿园,要像香洲区这样,既要在数量上满足“幼有所育”,更要在质量上做到“幼有优育”,否则“入园难、入园贵”就难以得到真正解决,群众的获得感也会有所打折。一方面,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机构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满足适龄幼儿“能入园”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办园行为,通过合作办园、结对帮扶、业务培训等方式,想方设法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打造更多特色品牌名园,让更多孩子能“上好园”。
学前教育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方向,把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努力增加普惠性幼儿园的数量,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就能实现“幼有所育”和“幼有优育”,让群众的收获感成色更足。
新闻推荐
香洲区“创无边界”首期活动举行 行业大咖共商物联网发展新机遇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佘映薇报道:10月29日,由珠海市香洲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香洲区科技创新协会共同举办的香洲区“创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