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豪庭小区设立了垃圾分类积分卡措施,引领小区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今年以来,翠香街道兴业社区福星豪庭以党建引领推动垃圾分类落地见效,同时以垃圾分类试点为有利契机,对小区环境进行了升级,吸纳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参与其中,不断推进小区美丽空间改造。通过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构建了良好的物业关系、邻里关系,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也为翠香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新的经验思路。
采写:本报记者马涛
摄影:本报记者吴长赋
充分调研
开展垃圾分类
前期各项工作
福星豪庭小区建成于2008年,位于珠海市香洲区银桦路397号,小区内有一栋楼两个单元142户,住户568人。该小区因建成多年,环境多年未改善,设施老旧,居民与物业矛盾多发。因小区面积较小,设有的一个有两个垃圾投放口的环保垃圾屋,是居民日常投放生活垃圾的主要容器。
为不断提升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自2020年7月开始,社区党委多次陪同市、区、街道分管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负责领导到福星豪庭小区对试点工作进行走访调研,与有关部门、居民充分沟通,积极收集居民代表对垃圾分类试点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了解,小区还组织业主代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为下一步垃圾分类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利用珠海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利契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党员义工等上门开展敲门行动,分组分楼栋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争取更多居民支持垃圾分类试点各项工作。
党建引领
打造“三方协同”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执行力已成为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支撑。兴业社区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社会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联动,将党员、居委会干部、在职员工、物业职工有效串联起来,推进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多措并举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
“由于前期物业管理不到位,导致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较多,福星豪庭曾经是一个问题小区。”兴业社区党委书记刘卫洪介绍,为有效解决社区、物业和业主三方纠纷,化解矛盾,强化党组织在小区治理的核心地位,激活业委会自我管理能力,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将党建引领有机嵌入小区治理,构建“党建引领,三方协同(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小区治理体系,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目标作了有效探索。
实施垃圾分类后,小区涌现出了市图书馆“双报到”热心党员付小东等代表,在其带领下,成立了福星豪庭小区党支部,引领带动更多小区党员、热心居民参与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小区协商治理等事务管理。
“垃圾分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党员,我愿意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做好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付小东说。
党建工作做在前头,小区居民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现如今,居民对小区物业管理的批评声音少了,业主委员会成功选举也变得顺理成章,小区治理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执行,为树立小区治理典范提供了翠香样板。
党建引领垃圾分类推动社区治理。在党建引领下,兴业社区党支部还积极探索社区协商治理新途径,组建了由小区“双报到”党员、退休干部、居民党员代表等为主要成员的协商议事会。
从2018年3月至今,小区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发动业主筹集资金近20万元,有效解决了小区下水道堵塞、天台遮雨棚更新、单车棚修缮、小区环境升级改造等8项涉及群体利益的矛盾纠纷,一些多年遗留的疑难问题通过民主协商得以解决,不仅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也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小区居民纷纷点赞。
为让更多社区居民了解并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福星豪庭作为翠香街道垃圾分类现场会其中一个参观示范点,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为引领、带动辖区16个社区居委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社区基层治理,通过垃圾分类这个小切口,带动小区环境改善,推动居民习惯养成,融洽邻里关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0月28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兆江在该小区调研垃圾分类工作时表示,“希望该小区创新形成更多有特色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福星豪庭经验,带动珠海其他街道、社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早日实现珠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既定目标。”
更新硬件
建成全市首个“感应式”
智能分类垃圾房
为更好推广“垃圾分类,你我齐参与”环保理念,努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福星豪庭小区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智能分类垃圾房。
10月28日下午,记者现场看到,该垃圾房与其他智能垃圾房外形上并无太大区别,其独特之处在于设置了红外线感应探头,有自动感应投放启闭功能。居民倾倒垃圾时,在距离投放口约1米的范围内,垃圾投放口即可感应到,自动开启之后再自动关闭,方便居民丢垃圾,减少人与垃圾的二次接触,避免了二次污染,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据介绍,根据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垃圾投放需求,小区将原来两个垃圾投放口的垃圾屋改为4个投放口(可回收、有害、厨余、其他)的智能垃圾处理房,并根据日常投放量合理分配桶的大小,旁边还贴心地配备了一个洗手池。不同于其他智能垃圾房,该垃圾房无需注册扫码即可使用,操作步骤简单方便。
刘卫洪说,“该垃圾房的改造,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小区居民共同协商决定设计,适用于本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在原有的环保垃圾屋基础上进行改造,极大节省了资金。”
提升软件
多渠道全方位提高
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力度
更新“硬件”,更要提升“软件”。在垃圾房对面,昔日杂草丛生的空地,如今已蜕变成焕然一新的宣传、活动场所。
“这里原本有3棵大树,把两个单元间的排污池都顶爆了,我们将树木移植,对这里进行了改造。”福星豪庭小区党支部书记付小东介绍,为提高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小区内空间,除了上门宣传、发宣传册等方式,社区将小区内原本杂乱的空地打造成垃圾分类指引、创文宣传阵地和居民户外健身活动场所,设置垃圾分类宣传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宣传党建、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号召、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为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继续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10月17日下午,由兴业社区党委主办,翠香领航社会组织发展统筹中心党支部承办,珠海市凯宏物业公司、福星豪庭第一届业主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垃圾分类我行动——积分兑换礼暨趣味游园活动”在小区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80多名居民积极参与。活动现场,老人、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既增长了知识,又赢得了礼物,还收获了快乐。
刘卫洪介绍,社区还设立了垃圾分类积分卡措施。每位居民均可领积分卡,每准确投放一次则记一次分,连续30天累计积分可领取小礼品。通过积分卡措施,小区居民实现了从抵制垃圾分类到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转变。同时,通过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居民团结起来,改造小区的热情高涨,垃圾分类成为邻里之间的新话题、小区建设的新风尚。
为更好地引导小区居民养成合理投放垃圾的习惯,社区义工主动参与,在智能分类垃圾房投入使用初期,每天3班分时段在垃圾投放口对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手把手引导居民投放垃圾。此举不仅鼓励居民定时定点投放,还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目前,该小区居民基本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投放准确率达到90%以上。
新闻推荐
【一等奖】用微笑面对生活——读《高原上的小星星》有感西藏,离我们是那样遥远,但在那儿生活着和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