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斗门 > 正文

坚持生态立区,发展绿色产业,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斗门勇当生态友好型城市探路尖兵

来源:南方日报 2020-11-12 19:13   http://www.kcqsx.com/


斗门接霞庄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引来成群结队的白鹭栖息。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攀摄

不久前,珠海跨东西部地区的第二条原水主干管工程——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正式通水。取自西江磨刀门水道斗门平岗的珠澳原水,将可通过这一新管道与原有管道构成双通道,输送能力从每天100万立方米提高到每天200万立方米,实现供水双保险,进一步提升珠澳供水保障能力。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相互连通的又一进展,也是珠海斗门塑造生态友好型发展环境的一个缩影。

共饮一江水,同是一家人。多年来,地处磨刀门水道上游的珠海市斗门区,通过坚守生态立区,划定水源地保护红线,发展绿色产业,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守护珠澳人民共同的母亲河。

站在竹银水库大堤上远眺,西江的水美得让人沉醉;磨刀门水道沙心洲上,水松林绿影婆娑。如果说,生态绿色是珠海斗门的底色,那么在这其中,创新经济是它的亮色,水乡文化是它的彩色。

“斗门既有美丽乡愁,又有城市业态。未来将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全球资源配置的强大优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打造成环境一流、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生态城市。”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说。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绿色水乡

生态立区守护珠澳“水缸”

10月22日上午,长21公里、由珠海和澳门双方共同投资的珠海跨东西部地区的第二条原水主干管工程——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正式通水。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相互连通的又一进展。

“随着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也与日俱增,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项目的建成,将大幅提升对澳门的供水能力、供水稳定性,保障澳门的经济活力。”澳门自来水公司执行董事关小冰说。

正式通水的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西起斗门平岗泵站,穿越磨刀门水道,将源源不断的西江水向东输入广昌泵站,与2006年建成通水的咸期供水应急工程(平岗—一期原水管道)互为备用,不仅大幅降低单管运行的风险,跨区原水输送能力也将从每天100万立方米提高到每天200万立方米,将有效解决珠海西水东调原水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珠澳供水保障能力。

涓涓涌动的西江水背后,是斗门与澳门数代人共同的努力付出,见证了两地唇齿相依的深情。

入选“广东十大最美水利工程”的竹银水库地处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右岸,在澳门家喻户晓,是珠澳供水系统中最大的蓄水水库。

“2011年竹银水源系统工程建成后,珠海水库总库容扩大至7000多万立方米,供水调咸能力大为提升,珠澳市民至此彻底告别咸水之忧。”斗门区水务局局长黄悦民说,为了确保高标准对澳供应原水,斗门坚持发展绿色产业,整治乡村人居环境,为珠澳守护一江碧水。

磨刀门水道沙心洲上,水松林绿影婆娑。

融合不断深入的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基础设施的连通,更有绿色发展、生态友好等文化观念上的接轨和融通。作为珠澳的“大水缸”,珠海斗门宁可适度牺牲发展速度,也要保生态、护颜值、优环境,为生态湾区护航。

“斗门区共有平岗、黄杨、南门、竹洲头等4个河流型水源地,另有6个水库型水源地。”斗门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的河湖已按行政区域,分级、分段、分片设立河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绿色家园

社区公园承载绿色生活

32岁的斗门市民高女士,是刚开放不久的禾益城市公园的常客。她说,以前附近没有公园,想带孩子出去散散步、遛遛弯,都要跑得很远。

“这个公园建得很快,环境很漂亮,今天有空就带着孩子们过来玩。”她说,“现在方便多了,可以经常带孩子过来休闲娱乐,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绿色健康生活。”

禾益城市公园等10个社区公园的建设是珠海市斗门区2019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投资1400余万元启动建设禾益城市公园,占地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开放后迅速“圈粉”。此前,该公园所在的白蕉片区人口数量猛增,但公共休闲绿地配套亟待完善。

在斗门社区公园里,有盛开的宫粉紫荆、细叶紫薇,有造型现代的雕饰和清新自然的景观,还有亲水步道、休闲广场、儿童活动区等多种多样的健身器材、文体设施,在精心的建设下,社区体育公园已变身可观、可赏、可驻、可游、可玩的宜人生态空间,为城市的外在美打造亮丽的风景线,已经成为建设“美丽斗门”的主要载体,也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绿色休闲空间。

“今年,我们继续打造10座高质量、高颜值的社区公园,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市政路灯室主任张健说。按照规划,原有的尖峰山公园升级改造成为斗门中央公园,黄杨河湿地公园二期的占地面积将达到56万平方米,并沿着河套地区南延,将黄杨河一河两岸绵延6公里的湿地打造成生态、都市、田园三位一体的黄杨绿洲,建设成超百万平方米的超级城市公园。

在珠海斗门,提升人居环境,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2013年以来,以“绿化斗门、美化家园”为抓手,斗门区大力实施绿色战略,通过布局生态化、园林艺术化、城市花园化,打造绿色之城、花园之城、森林之城、宜居之城,人均绿地面积从2013年的6.8平方米提升至19.8平方米,绿地面积7年增长近3倍。

社区共同体的营造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提升,全区198个大小公园自然成为了重要载体,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附属绿地的公园城市绿地体系,绣出美丽的城市画卷,为这个国家生态区注入了绿色发展活力。

产业转型

创新经济点亮绿色未来

“造景”“造富”两相宜。绿色宜居环境背后,折射出珠海斗门正在全力塑造的生态友好型发展环境。

如果说,生态绿色是珠海斗门的底色,那么在这其中,创新经济是它的亮色,水乡文化是它的彩色,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在斗门,全国首个国家级河口渔业示范区内,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为现代农业经济插上了5G的翅膀。

“互联网+渔业示范基地项目”于2019年3月在鹤洲北基地开始动工,基地占地面积300亩,刚刚在今年6月完成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试用调试——基于5G网络打造的管理平台汇集了“生态平台、物联网、5G监控”三大功能,将传统水产养殖的生产、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可以对园区进行污染、噪声、雨、风、水流速数据搜集与实时监控,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预警、设备远程控制、生产资料及人员优化管理、水产养殖过程记录等。

生态友好型发展环境带来了绿色产业。在珠海最北部的“生态之心”斗门莲洲,旷野田园、河网纵横,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项目之一的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内,高端温室大棚栽培番茄迎来了成熟的季节,而这一项目也将于不久后正式对外开放。

在奔腾不息的磨刀门水道西侧,一个新生的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在加速崛起。斗门产业新城PPP项目签约一年来,珠海斗门按照“5+1+2”项目体系路线图,从产业环境、产业服务、产业载体三个方面构建项目发展体系,着力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并将11.11平方公里大沙片区规划打造成为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健康养生、酒店餐饮等高端服务业于一体的北部生态新城。

从全国首个国家级河口渔业示范区到跻身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创建项目,从滨河两岸景观绿化带再到风景秀丽的城市绿肺森林公园,斗门城市形象提升,宜居指数提升,形成绿色发展的磁场,最终吸引人才、资本、项目集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新闻推荐

在这个庙会, 吃喝玩乐一条龙!

大餐庙会羊晚美食团巴西烧烤文/图梅尔上周六,由羊城晚报联合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举办的大型系列...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坚持生态立区,发展绿色产业,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斗门勇当生态友好型城市探路尖兵)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