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公安举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市民在金湾区西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练习毛笔字。
市妇幼保健院南院区(市妇女儿童医院)。
金秋时节,珠海的阳光温暖无比。情侣路畔,海平面与棕榈树的倒影,在珠海博物馆的外墙玻璃上相映成趣。上个月底,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新馆正式启用。总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的“两馆”相邻而建,将以城市文化新地标的身份成为珠海传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气质的重要名片。
幸福之城,民生为重。珠海在尽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的同时,还在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频频发力,全方位做好民生保障工作。2019年,珠海九项民生支出达43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8%,足见政府对于民生事业的重视程度。
幸福之城,民生为本。一元公交畅游全市、在全国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初步建成……建市40多年来,珠海持续聚焦民生实事,增进市民福祉,生动地诠释了珠海——这座五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深刻内涵。
采写:本报记者罗汉章
摄影:本报记者吴长赋张洲程霖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幸福珠海建设
民生实事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谋划确定的。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是执政为民思想的深刻体现,也是推进幸福珠海建设的关键举措。
今年6月,2020年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出炉,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博物馆与规划展览馆投入使用等民生实事入选,涵盖了群众生活的多个方面。
在三灶镇西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内,年过七旬的王阿姨在电脑前学习“新技能”,开心地向记者展示她QQ空间里的照片。该服务站拥有聚友棋牌室、智能空间、多功能舞蹈室、康体运动区等20多个功能室(厅),可以一站式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社交娱乐、健身指导、医疗康复等需求。
齐全的硬件设施只是基础,老年人们更看重的是暖心的陪伴。王阿姨告诉记者,自己的小孩因为工作原因无法陪在身边,但服务站的玩伴和社工很好地填补了她内心的空缺,“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项目,中午还能在服务站的长者饭堂享用午餐,这样的晚年生活很充实,也很幸福。”
按照2020年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工作计划,珠海将建成24个镇(街)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配建不少于230个村(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90%农村社区。与此同时,珠海将持续推进“长者饭堂”建设,通过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共同推进“大配餐”的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长者饭堂建设,让更多的长者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可口美味的饭菜。目前,珠海已建成长者饭堂81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速推进,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雏形初现。
随着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新馆正式启用,今年其他民生实事正在快马加鞭推进当中。今年初,2019年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晒出成绩单,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改善陆岛交通、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园林管养水平等十件民生实事任务均如期或超额完成。目前,珠海已实现全市公共汽车电动化,一元公交可通达全城,完成了所有主城区主干道、次干道的改造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增强。
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教育和医疗与群众息息相关,也是衡量城市社会发展水平难以绕过的领域。近年来,珠海直面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难题,把教育、医疗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在优先保障教育、医疗投入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群众的教育、医疗满意度和幸福度。
2007年,珠海率先在全国实行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这一举措在当年就使超过16万名中小学生受惠。1999年,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走出了一条全国知名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新路。20多年间,珠海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目前已拥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等10所高校,形成了良好发展格局。与此同时,珠海还相继启动多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措施,推动各类各级教育平稳、均衡发展。
随着珠海城市能级量级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落户珠海,面对就学压力逐年增加之势,保障优质学位供给成为留住人才、增强群众幸福感的关键。
今年的珠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建和改扩建10所中小学,新增学位1.19万个;建成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7380个。截至今年10月底,5所中小学已完工,5所中小学建设正按计划推进中,8所幼儿园已完工,13所幼儿园正在施工阶段,其中,香洲区超额完成1所幼儿园建设。按工程进度,预计这31所中小学、幼儿园年底全部完工。
位于金湾区省道S272西侧的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附属初中,预计本月完工并于明年3月投入使用。该校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按现代化初级中学标准建设,可提供1500个学位。家住该校附近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能明显感觉到政府在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除了该初中外,周边还在建设多所小学,“小朋友的学位有保障,作为家长生活在珠海也更安心、更有归属感。”
今年7月29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南院区正式启用。总投资12.25亿元的南院区建筑面积12.47万平方米,配备6间数字化一体手术室。原来的市妇幼保健院北院区只有550张床位,随着南院区将逐步开放到800张床位,该院过去一床难求的状况可缓解。除了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南院区外,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建成后将填补珠海市没有公立精神专科和职业病防治医院的空白。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珠海从原来只有屈指可数的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底,珠海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36家,床位数10233张。其中,医院44家、妇幼保健机构2家、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120急救中心1家。与此同时,珠海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创新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让市民享受到更为便捷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去年10月,“健康珠海”APP及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发布,居民通过手机和移动服务终端就可在珠海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全市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急救、社区卫生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市镇、街全部设置了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城乡居民初步建立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软硬”兼济,相得益彰。当前,中山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市西部医疗中心医院、市口腔医院、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西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建设项目正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而在“软件”方面,珠海正探索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互联网+药房等功能,以全面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就医的体验,全面优化看病排队问题。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筑牢幸福珠海基石
在全方位推进教育、医疗等各项民生工作的同时,珠海通过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等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深入推进平安珠海建设,全面筑牢幸福珠海的基石。
今年10月20日,一场齐聚了上百名厨、上百道精美菜肴的“粤菜师傅”交流观摩活动在欧亚技工学校举办。“粤菜师傅”纷纷亮出自己的巧手绝活,一道道充满创意的菜肴让人叹为观止。本次活动是珠海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力挖掘培养“粤菜师傅”的重要举措。目前,珠海已认定12家省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7家“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培养了一批中高端粤菜烹饪技能人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珠海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灵活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构筑就业风险防控体系,及时排查失业风险隐患。与此同时,珠海还将提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对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采取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予以兜底安置;探索搭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平台,实施就业创业补贴“免申请、直接发”。
“踩单车巡逻,阿sir好"有型"啊。”今年10月1日,民警骑着自行车在海天公园等地巡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庆假期期间,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要求,香洲公安分局创新警务模式,将100辆自行车配备到一线派出所,长假的第一天,值勤民警骑自行车巡逻在辖区大街小巷以及人流密集场所,引市民围观点赞。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陈出新,是珠海市公安局始终秉承的宗旨。香洲公安分局副局长常晓东表示,使用自行车作为警察执行警务工作任务的交通工具,是对步行巡逻和驾驶机动车巡逻方式的一种补充,在打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拓宽了警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拉近了警察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接警、处警效率既关系到打击违法犯罪的有利时机,也与群众安全感密切相关。自1993年以来,珠海公安已先后开发了四代110报警平台,从单机接警到可视化、智能化调度指挥,该平台已实现电话、短信、微信、视频、技防、互联网等多种报警接入形式。
2019年,全市警情出警平均到场时长为5分39秒,同比提速28.48%。通过快速接处警,珠海当场抓获持刀伤人、入室盗窃等现行案件嫌疑人950人,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7.22%,110接处警满意率达到99.81%。110报警平台既是珠海公安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也成为了市民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守护神”。
在大型活动云集的珠海,离不开强有力的安保举措提供支撑。珠海公安研发的大型活动安保合成作战指挥平台(科技安保平台),融合了警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800兆数字集群、视频卡口、移动警务、微信、二维码、证件识别、人像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大型安保活动中信息获取实时化、指挥调度可视化、交通指挥智能化。该平台彻底改变过去现场数据靠估计,现场态势凭经验判断的模式,用翔实的数据支撑起了大型安保活动指挥调度工作,为群众参加各类大型活动保驾护航。
记者手记
看得见的变化感受到的幸福
小孩读书、父母养老、看病就医,是所有在珠海生活的人民群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近几年的采访过程中,通过记者的身份,我有幸见证并记录了珠海民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一个人的幸福是主观的,但可以通过其话语和表情向旁人传递并被清晰地感受。
当前,31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以及多个医疗项目的建设正在全市稳步推进。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此前,我曾感受过一位年轻的父亲因孩子没有摇到公立幼儿园的号的懊恼。如今,他说他家旁边就有几所学校在建,每次路过都能看到学校的变化。期待之情,溢于言表,我能感受到他的幸福。
珠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吸引了大批外地长者在这里定居。远离家乡带来的“水土不服”、子女因工作缺少陪伴,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当我走进一个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时,看到的是长者们组队载歌载舞、拿出家乡美食共享的热闹场景。一流的硬件设施、驻站社工的暖心陪伴、老朋友们的守望相助,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归属。每一张笑脸、每一个动作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昨日,珠海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这已是珠海第五次获此殊荣。这份荣誉是每一位在这座城市打拼之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期待所有人都能持续感受幸福。
新闻推荐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硕果 金湾区考核排名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三板村生态园成为千鸟栖息繁衍的乐园。市民在红旗镇三板河上体验皮筏艇。三灶鹤舞。金湾黄立鱼。金湾区荣膺“中国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