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治家通讯员梁劲波)近日,家住中山坦洲的陈敏在珠海斗门华发水郡省级湿地公园一处施工现场,意外从一堆泥土石头中发现一大块红褐色化石,其内还包裹着壳状化。前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强博士现场辨认,确认这就是恐龙蛋。但现场调查推断,所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为施工时外地运来的土方中发现的,具体来源目前无法确定。
接到消息,昨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强博士赶往现场辨认,确认就是恐龙蛋化石。据其介绍,这类岩石名为红层,广泛分布于广东地区,一般有着7000万年至9000万年的历史,其与“恐龙蛋”化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可以看到,蛋片散落在岩石中,并未形成蛋窝状,这是因为在流水的作用下,蛋片发生了位移。”王强表示,化石的形态对研究其原产地的古地理环境有指导意义。
随后,王强博士与陈敏一行去斗门华发水郡省级湿地公园现场查看,根据现有信息判断,由于无法确定渣土的具体来源,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的原产地也是一个未知数,斗门乃至珠海是否产有恐龙蛋化石尚待未来继续发现。
新闻推荐
斗门公安打掉以林国宁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 坭湾村摘掉“软弱涣散村组织”牌子
本报讯记者张伟宁报道:记者日前从市扫黑办了解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珠海市公安局斗门分局成功打掉一个盘踞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