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孙恒
4日,为期3天的“非遗·拾光”珠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暨系列文化讲座在金湾区文化馆开幕,来自珠三角9市的20个优秀非遗项目共150余件展品一一登场亮相;同时,首场非遗文化讲座也顺利举行。(本报12月5日04版)
各种各样的非遗作品展览,同时搭配相应的创意集市活动和非遗文化讲座,这场文化盛宴势必会让人们看得尽兴、玩得开心,不仅能大饱眼福,精神也会得到洗礼。
毋庸置疑,注重非遗保护和传承已是社会共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此可见,任何一项非遗,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浸透着人们的汗水,凝聚着人们的智慧,从中可以感触到独特的文脉肌理,具有深刻的意义。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非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它用起来,重新注入新鲜血液,让其获得持续生命力、内在价值不断提升,进而适应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即在非遗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
类似在金湾文化馆举行的这种非遗活动就值得点赞。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揭开非遗神秘面纱,道出背后种种故事,让人们惊叹于每一项非遗的岁月沧桑、饱含的历史风雨,去感受背后那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才能让人们主动走近非遗,去体验非遗所凝结的精神意义、审美意境和文化内涵。
让非遗走进生活,让人们走近非遗。近年来,不管是非遗项目进入了上百所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还是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文创”来提升非遗的市场价值,均显示出珠海让非遗“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时代”的保护决心。如今,珠海的非遗保护已是硕果累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都囊括其中,“水上婚嫁”“装泥鱼”“三灶鹤舞”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期待全市上下同心、共同努力,让每项非遗都能走入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
新闻推荐
日前,第十三届“达田汽车杯”高尔夫球邀请赛在珠海金湾高尔夫球俱乐部成功举行。“达田汽车杯”高尔夫球邀请赛已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