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右)的摊档前,挂上了“共产党员经营户”牌。本报记者 曾遥 摄
拱北口岸市场有684户经营户,每天接待澳门市民5万余人次,节假日来市场买菜的澳门乡亲超过10万人次,是珠澳两地市民的大“菜篮子”,更是个私党建的重要阵地。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政府一系列惠民、惠商、惠企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助力拱北口岸个私经济健康发展,12月15日,拱北口岸市场个私党支部携手香洲区明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6名党员经营户被授予“共产党员经营户”,并与市场内6户经营户签订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
□本报记者何进
共产党员经营户“亮牌”
打造市场“金字招牌”
这次活动由拱北街道党工委指导、迎宾社区党委、明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拱北口岸市场个私党支部联办。该签约仪式是拱北口岸市场开展“亮明党员身份牌,共建共治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之一。活动旨在破解市场党建“最后一公里”的难点,通过党建带动群团建设,进一步推动拱北口岸市场党建工作与经营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仪式上,拱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磊为吴倩等6名党员经营户授予“共产党员经营户”党建牌,随后党员们在自家摊档醒目位置悬挂党建牌,“亮身份、起表率、诚信经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吴倩经营的11号肉档是口岸市场的老字号。“我和父亲在市场卖了15年猪肉,一直奉行"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从不短斤缺两,从不卖变质肉,街坊邻居和澳门乡亲都相信我们。这次授牌,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责任。亮出了我的党员身份,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接受监督,做好表率。把"共产党员经营户"打造成市场的金字招牌。”吴倩说。
李磊告诉记者,拱北与澳门相连,是全面展示“一国两制”实践成果的窗口,拱北口岸市场更是珠澳两地市民的“菜篮子”,关系两地民生。此次亮牌行动,为拱北口岸市场个私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
“拱北口岸市场重任在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从群众中站出来,进一步增强口岸市场党员的责任意识,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带动市场其他经营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李磊说。
“一对一”结对帮扶
党建带动市场繁荣
据了解,这次“亮牌”活动,经口岸市场各党员经营户自行申报,再征求所在社区党委意见,最后经核查考评才评出6名“共产党员经营户”。“共产党员经营户”承担了结对帮扶的任务。
签约仪式上,吴倩与2楼经营陶瓷用品的46号摊主郑丽琴结成了“一对一、促发展”帮扶关系。郑家有两个老人要赡养,还有3个小孩上学,经济负担重。今年疫情导致生意不好,一家人思想波动大。
“我会定期到琴姐家走访,及时了解她的生活和经营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比如我手头有大量的街坊邻居、澳门乡亲等客户资源,我都会给她做客人引流,帮她的陶瓷店拓宽销售渠道。”吴倩说。
党员经营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是拱北街道以党建带动口岸市场繁荣的举措之一。据李磊介绍,拱北街道将从口岸市场阵地建设和凝聚群众两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是阵地建设,以市场党支部为载体,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不断提升非公经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引领口岸市场发展的“红色名片”,实现“阵地强、党旗红、市场兴”。
其次在凝聚群众方面,督促市场内“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发挥他们的专业作用,认真做好经营户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诚信经营、帮困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切实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让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挺得住、做成事”。
共产党员“亮牌”经营对口岸市场党建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12月17日,明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继常欣喜地告诉记者:“很多经营户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昨天一天,支部收到了10多个青年经营者的入党申请,我们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也全面铺开了。”
下一步,拱北街道将围绕“共商共建共治”主题,继续支持口岸市场党支部做好经营服务、市场运营工作,发挥党员“一对一、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激活口岸市场党组织“神经末梢”,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红色”活力。
新闻推荐
发生事故司机“掉包”保险公司有权拒赔法院认定“掉包”属于“驾驶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情形
法院认定“掉包”属于“驾驶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