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苑世敏
“第一次见到校长就感觉他很慈祥”“他像是我们的父亲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我们来到珠海那天已经很晚了,梁校长还在校门口等我们”……
说起自己的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珠海)附中”)新疆班的学生赞不绝口。
他们口中的校长是梁柏健,作为北师大(珠海)附中党委书记、校长,前不久他被评为“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背后是他数年来为新疆学生在珠海学习、生活付出的努力。
坚持以“润”文化育人
2013年8月,北师大(珠海)附中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2015年2月开始全员混班教学。至今,已经毕业四届共232名学生。目前,在校新疆籍学生有332名,他们分属于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蒙古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北师大(珠海)附中本地学生分属于汉族、满族、壮族、京族等民族,教工群体分属于汉族、蒙古族、回族、畲族、土家族等民族,师生在这里共同学习成长,这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
“新疆学生来到珠海,父母不在身边,加上新疆珠海两地文化差异等,他们在珠海读书生活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对于学校来说这项工作也是崭新的。”梁柏健说。
为了让新疆学生更好地融入珠海的学习生活,梁柏健带领学校老师了解这些孩子的个性、学习基础以及新疆文化,对于想家的新疆学生,学校老师做好陪伴开导工作,为做好新疆班教学打好基础。
“我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位新疆学生在饭堂吃饭,一边吃一边悄悄抹眼泪,我拿了一根香蕉递给她,这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后来她有什么心事都会跟我聊,我总是鼓励她,后来她毕业又哭了,已经不舍得离开珠海了。另外,很多孩子毕业后会考虑报考广东的大学,或者是回来珠海生活、工作。现在新疆班学生在来之前可能已经从自己的学姐学长那里了解了这边的情况,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珠海生活。”梁柏健说。
北师大(珠海)附中秉承“政府办学、专家管理”的理念,坚持以“润”文化育人,坚定“春风不择物,远近一同仁”的教育情怀,着力培养“文雅、优雅、高雅”的润园人。
“我们把孩子们当作天然、没有雕刻过的璞玉,遵循教育规律,陪伴每个孩子慢慢成长。我觉得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了教育目标,但没有留下太多的教育痕迹,踏雪无痕、润物无声。我们想通过良好的学校文化,让孩子们在这里成长为有个性、有团队精神的人。”梁柏健说。
近年来,北师大(珠海)附中围绕学生、老师、文化、课程四大因素办学。
“学校不分重点班,实行混班教学、混合住宿,这对新疆学生普通话提升很有帮助。此外,学校开设版画课程、合唱课程等30多门课程,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梁柏健说。
这次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梁柏健表示:“作为校长,下一步要提高政治站位,让学校师生更加了解办新疆班的意义,同时继续坚持以文化人、办好课程、以生为本,培养在思想、知识、做人等各个方面都优秀的孩子,让新疆学生未来能够为新疆建设、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新疆学生把他比作父亲
“来到北师大(珠海)附中的新疆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较为优秀,现在很多新疆家庭把"孩子能够来珠海读书"看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新疆派到珠海的老师海日姑丽·吐尔逊说。
2018年,海日姑丽·吐尔逊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指派,带领新疆学生来到北师大(珠海)附中读书。
“我们第一次来到珠海那天是半夜,还下着大雨,到学校之后,梁校长在学校迎接我们,后勤工作人员还给我们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学生都很感动。可以说不管是新疆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梁校长都做出很多努力,给学生以关怀和温暖。新疆学生们都很感恩,感觉来珠海来对了,也希望自己的弟弟妹妹能够考到这里来。”海日姑丽·吐尔逊说。
梁柏健对新疆学生的关怀能够落实到学生反映的细微问题上,在一次与学生交流中,他得知高三学生因为学习紧张,洗澡时间不足、回宿舍比较晚的时候洗澡热水有时会供应不上。
他当场说:“天气冷了,吃饱饭、吃好饭、有热水洗澡是最基本的保障,我会跟总务处说让物业公司尽快完善学校热水系统,一定不能再出现热水不够、加热不足的情况。另外,我们争取弄好热水系统,增加每天供热水的次数,大家可以分批洗漱。一天三次供应热水够不够?”
新疆学生开心地回答:“够!”
课间的时候,高二新疆学生热依拉·艾力跟同学们一起练习合唱,她说:“感觉珠海很美,在北师大(珠海)附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希望未来可以考上中山大学医学类专业。我们家很远,这两年都是在珠海过年,校长老师过年的时候不陪自己的家人,来陪我们过节,平时有重要节日,他们也会陪我们一起过节,感觉很温暖。”
春节将近,梁柏健再次带领全校老师一早做好了新疆班学生留校过年的准备工作,与孩子们一同等待佳节的到来。
新闻推荐
一季度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召开 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马涛报道:为全面推进珠海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近日,2021年第一季度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在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