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代表在第三届全球无人系统大会上。本报记者 钟夏 摄
□本报记者钟夏
前不久,有两件事让珠海的无人系统产业再次引发业界关注:一是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亿航智能计划在横琴开展自动驾驶空中交通服务;二是第三届全球无人系统大会在珠海举行,借助全球技术交流与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舶及各类智能化无人设备……科技含量与未来感十足的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可以说是站在风口上的产业,从消费应用到军事侦察、安全救援、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地理测绘和环境保护,各个领域的需求潜力也日益凸显。
“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化变革与落地,智能无人系统将迎来新的突破,也将成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核心优势的重要科技之一。”在珠海参加第三届全球无人系统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表示。
智能无人系统,这条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产业赛道正在酝酿“更大爆发”。
(下转02版)(上接01版)
“哪座城市能够以战略思维谋全局,集众智,聚合力,谁就有望抢抓风口先机,弯道超车,成为全球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院长、珠海市无人系统协会会长杨佐表示。
据统计,目前珠海无人系统及相关联配套企业有40多家,其中既包括紫燕、羽人等一批深耕细分领域的无人机企业,也有像云洲智能这样开辟“新赛道”的中国无人船艇领军企业。“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珠海的相关产业发展依然存在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不多,带动力不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全,缺少公共服务平台等问题。”杨佐告诉记者。
上规模、增数量、强动力、聚人才,是珠海无人系统产业实现跨越突破的必由之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起无人机,许多人就会想到大疆,深圳也被称为中国的“无人机之都”。早在2013年,深圳就出台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无人机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重点支持。如今,起步于深圳的大疆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该公司所在的深圳南山区就有无人机企业80多家,年产值200多亿元。
在深圳酷农无人机产业开发应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立波看来,深圳发展无人机产业的底气,一方面根植于雄厚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离不开“政策扶持、龙头引领、信息汇聚、企业共赢”。
“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平台服务一片集群,一个区域集聚一群人才。”刘立波说,无人系统产业可以说是一个“青春产业”,其在深圳能够迅速成长壮大,本身也得益于深圳“青春的产业结构”,使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这里能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航展是珠海的名片,在无人系统领域,珠海也可以有一张崭新的、青春的、面向未来的名片!”珠海市无人系统协会执行会长谢锋告诉记者,全球无人系统大会自2017年起在珠海落地扎根,已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参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都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珠海无人系统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要加快吹响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的“集结号”。
由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张云飞及其团队创建的云洲智能,是善于开拓蓝海的标杆企业之一。该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世界第一艘环境监测无人船,以及中国第一艘海洋调查无人艇、安防救援无人艇等自主产品,掌握100多项无人船艇核心专利,获得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诸多奖项。
同时,该公司也立足珠海积极推动海洋科技产业发展,与珠海市政府、中国船级社、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发起建设了世界最大、亚洲首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无人船艇产业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能够提供海上无人系统与海洋智能装备设计、研发、试验的公共技术服务与创新孵化平台,为行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团队,推动和促进智能船艇产业发展。”张云飞表示。
“珠海无人系统产业要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要加快走向"大而强""大而优",如果只是将其他城市的企业、机构、科研院所延伸、平移过来远远不够。”杨佐认为,珠海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一方面充分用好珠海自身的高校资源,一方面加快对接深圳以及港澳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超级总部”“超级校园”。
“珠海正加快培育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无人系统产业既是一个撬动的支点,也可能会成为一个赢得未来的突破点!”杨佐表示。
新闻推荐
■易建联鼓励独臂少年张家城勇敢追求自己的篮球梦想大朗供图1月9日,寒潮下的东莞大朗镇气温低至9摄氏度,路上行人裹紧羽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