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政协委员从工业设计、文旅产业等多个角度入手,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图为横琴新区。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推动珠澳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粤澳合作打造“一河两岸”休闲旅游带、完善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珠海两会进入预备时间,记者梳理目前已公开的市政协委员提案发现,粤澳合作、交通建设、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等热词成为今年委员提案中的高频词。从湾区热闻到民生热点,市政协委员正带着他们调研走访获得的成果,准备在会场上建言献策、积极履职。
关键词1
粤澳合作
将珠澳工业设计产业人才纳入“英才计划”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至今,粤澳合作一直是政协委员提案中的高频词。今年,市政协委员从工业设计、文旅产业等多个角度入手,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在传统产业亟须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工业设计的作用越发凸显。”九三学社珠海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持续推动珠澳工业设计产业,创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走廊建设的建议。
提案表明,珠海在工业设计领域同大湾区其他极点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澳门工业设计产业虽具有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等优势,但也面临市场空间狭小、持续发展受限等问题。因此,两地可进行产业交流合作与优势资源互补,共同搭建工业设计创新产业平台。
据调研,珠海已有两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首个珠澳合作设计项目——珠澳设计中心经过一年的运营,已引进26家设计机构与企业。其中,澳门企业19家。为进一步抓好珠澳设计产业的优势发力点,九三学社珠海市委员会建议,将工业设计人才纳入珠海“英才计划”,支持工业设计类职称发展;持续运营“珠海国际设计周”和珠澳设计中心,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两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也被频频提及。珠海市政协委员童超认为,珠澳合作开发横琴可将旅游合作作为优先切入点,打造“一河两岸”休闲旅游带。具体措施上,他建议加强载体建设,在旅游带设计健身区、文艺汇演区、观景台、停车场等功能区域,以此带动多元旅游产品及服务。“澳门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借助横琴扩大旅游项目空间是最佳选择。”
市政协委员吴清海亦有同感。他表示,2019年,国务院批复的《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打开了横琴文旅发展的新局面,横琴本应走在文化建设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沿。“经过调研走访发现,目前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缺少独特的文化标识符号,文旅产业与文化粘合度不高,单纯的休闲度假项目缺少深层文化内涵。”
对此,吴清海建议,挖掘珠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文化资源,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岭南文化、侨乡文化、移民文化,打造以优秀文化为核心的高品质旅游产业综合体,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根据调研发现,澳门外地雇员数量庞大,很大一部分工作在澳门、生活在珠海。为提高这部分群体生活幸福感,民建珠海市委员会建议要完善赴澳劳务管理制度措施,优化劳务人员社会保障、安全保障、福利保障及个人职业发展保障。如鼓励企业为劳务人员参加珠海社保、购置商业保险、派发澳门医疗券,扩宽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推动珠澳两地职业证件互通互认等。同时,应严厉整治劳务中介乱象,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关键词2
互联互通
提前谋划深珠通道珠海沿线配套设施
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珠海要打造“珠江西岸核心城市”。为此,珠海急需破解区域间交通壁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要素加快流动。加快建设枢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成为本次珠海两会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
“及早谋划完善配套政策,突出深珠通道珠海沿线交通区位优势,可以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对接合作创造先决条件。”市政协委员王建锋表示,大湾区竞合日趋激烈,对珠海吸引创新资源要素带来挑战,珠海应尽早启动深珠通道珠海沿线配套设施的前期研究。
王建峰以东莞、昆山、南通、嘉兴等深圳、上海周边城市举例。“这些城市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方面,主动与深圳、上海等中心城市对接,促进产业对接、人口流动、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其经验做法值得珠海借鉴。”
在他看来,深珠铁路的建成将有利于进一步突破珠江两岸的交通瓶颈,未来广州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深珠城际铁路交会于珠海北站,珠海应提前谋划城市地铁(轨道)与深珠城际铁路的衔接方案,并着手开展线网规划可行性研究和TOD综合开发模式研究。
城市内循环的交通体系建设也引起不少市政协委员的关注。民革珠海市委员会认为,由于珠海城市快速路体系尚未建立,组团间衔接通道不足,不利于珠海大尺度、长距离、分散型组团的开发模式。“珠海现在应考虑发展实际情况和诉求,对规划的高快速路网进行融合提升。”
针对主城区香洲区内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情况,民革珠海市委员会建议,珠海应加速打造中心城区快速路环线,提升完善与之衔接的交通主干路层级通道,重点包括梅华路、人民路、九洲大道、明珠路、三台石路、迎宾路等。
“针对节点和路段进行改造提升,确保主线交通连续,分离对外交通和沿线服务交通,提升整体路网运作效率,实现主城区内15分钟上高快速路全覆盖的目标。”
关键词3
民生保障
加大投入改善东西部医疗资源不均现状
“虽然珠海近年来一直在力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但城乡间差距制约教育不公平、重点学校制度导致校际差异等问题仍然突出。”珠海市政协委员侯伟芳认为,加快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优化普惠性资源供给结构是破解该难题的关键之一。
“入园难”“入园贵”正在削弱珠海人才吸引力,已成为诸多委员的共识。对此,市政协委员陈伟光建议,珠海应尽快加大对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投入和研究,并探索从经费保障上、教师待遇上、资源供给上,把学前教育向义务教育看齐。
在教育这一话题上,委员们还将眼光聚焦于高中阶段。市政协委员刘辉认为,在珠海,位列第一梯队的高中仅有珠海一中一所,其招生数量仅占中考学生的6.34%,这既与珠海人口规模不符,也不利于考生竞争。为此,她建议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两到三所第一梯队优质高中,打破珠海优质高中“一枝独秀”的局面。
此前,珠海市明确提出2025年常住人口要达到300万的目标,在公共服务配套上,除教育资源外,也对医疗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政协委员李啸峰分析一项统计数据认为,2019年,珠海西部地区人口数(84.79万人)是东部地区人口数(117.58万人)的72%,而香洲的床位数量占全市床位总数的一半以上,接近斗门的3倍、金湾的3.8倍,且超过斗门、金湾及横琴三个区域床位数的总和。
“珠海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备相对于东部地区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让珠海东西部地区医疗资源不均衡的话题进一步暴露在公众眼前。”李啸峰建议,应重点在珠海西部地区规划建设1至2家接近或达到省级水平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此外,市政协委员杨政还支持医院、养老院内设康复医院、护理院,探索医养“一张床”服务和“两院一体、集中照护”服务模式。具体而言,他建议,在以珠海市人民医院为牵头试点单位建设老年慢病医养医联体的基础上,加快珠海市部分公立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护理医院或病区。
“珠海的养老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数量少、招聘难、素质低、流失率高等问题。”同样关心珠海养老服务发展的市政协委员谢文杰,希望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完善护理培训体系,加强培育珠海市养老服务行业一线护理人员队伍。
■聚焦
市政协去年共收立案提案320件已全获答复
1月26日,珠海市政协召开新闻媒体吹风会。记者获悉,自珠海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召开以来,共收到委员提案409件,经审查立案320件,立案率为78.2%。立案提案中,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263件,占82.2%;各民主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的集体提案57件,占17.8%。经各承办单位的认真办理,目前提案答复已全部完成。
珠海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珠海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全年共开展7个重大专题调研,围绕珠海市“十四五”规划建言资政。聚焦两个专项整治,珠海在经济、农业、教育等不同领域创新性开展12期“委员议事厅”、举办7场“圆桌协商会”,40多个党政部门、200多名政协委员、近万名群众参与,在为企业纾困解难应对疫情影响、着力解决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焦点问题、优化各项涉企项目审批流程、强化政企联络沟通等方面提出建议。
组织开展“改善营商环境”专题民主监督,到职能部门、办事大厅现场视察,助力珠海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开展《进一步健全我市社区治理和服务机制》重点课题调研,对推进法治化建设在基层治理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建议。组织委员围绕推进法治化建设开展日常调研,全年提交提案27份。
此外,珠海市政协对过去三年40余件重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如“关于促进我市幼儿园健康发展”系列提案、“关于加快推进珠海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等。并对《珠海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进行修订,不断提升提案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020年珠海市政协委员提案总体概览
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
共提出提案76件,占立案23.7%
参与大湾区建设、促进珠澳加深合作方面
共提出提案32件,占立案10%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
共提出提案16件,占立案5%
推动城市科学管理、促进城市功能跃升方面
共提出提案87件,占立案27.2%
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文旅事业繁荣兴盛方面
共提出提案38件,占立案11.9%
聚焦群众关心问题、促进民生福祉提高方面
共提出提案71件,占立案22.2%
本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蒋欣陈何康杰刘梓欣黄鹤林
统筹:梁涵黄鹤林
新闻推荐
1月28日,珠海书画装裱科普基地挂牌。本报记者吴长赋摄本报讯记者刘雅玲报道:1月28日,“珠海书画装裱研究会装裱展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