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横琴社区长者饭堂,老人们开心地吃午饭。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攀摄
“十四五”时期是珠海转型发展的窗口期、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和破局突围的攻坚期。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兜底性、基础性功能的民政工作格外重要。珠海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首先百姓要有幸福获得感,其次要成为走在前列的标杆。这就要求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珠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耀平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珠海民政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按照“一体两翼三驱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坚持法治化、智慧化、湾区化)”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竭力作为建设好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冉小平
疫情防控“先行救助、手续后补”给予紧急救助
南方日报:珠海对今年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作了部署,民政部门在疫情防控方面有哪些配套性政策和措施?
陈耀平:局里成立了以一把手总负责、各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一老一小”机构、社会救助、社会事务、村(社区)“两委”换届、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等6个专责小组,统筹抓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
坚决守住“一老一小”疫情防线。目前全市22家养老机构、2家儿童福利机构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并按要求每14天对机构内老人、儿童和工作人员开展1次核酸检测,保障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生命健康安全。
织密扎牢兜底保障安全网。民政部门将及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及时将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纳入救助范围;建立绿色通道,对于情况紧急的,采取“先行救助、手续后补”方式给予临时救助。
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慰问工作。组织各级民政部门开展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的入户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让困难群众欢度春节;发动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志愿者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
重点工作“一体两翼三驱动”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十四五”期间珠海将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未来五年有哪些重点工作?
陈耀平:“十四五”期间,珠海民政着力强弱项、补短板、促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定不移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后五年,珠海民政将着力实施八大发展任务,具体包括:健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立体化可持续兜底新保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打造幸福颐养城市新标杆;构建未成年人保障机制,构筑多层次全方位关爱新体系;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营造全民支持参与慈善新风尚;完善基本社会服务,提升开拓创新发展新水平;加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研究,支撑珠海城市发展新战略;强化规划落实保障措施,增强担当作为创业新本领。
南方日报: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珠海民政又将具体实施哪些项目?
陈耀平:今年珠海民政将立足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完成一批重点立法项目。民政工作为社会建设提供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公平、公共是工作的特点,法治化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有力支撑。今年将按要求推进《珠海经济特区基层社会治理条例》《珠海经济特区社会养老服务条例》等立法进程,计划出台《珠海市镇(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珠海市临时救助办法》《珠海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办法》,修订《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广基层社会治理试点经验,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标准化建设,形成珠海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全面推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15分钟党群服务圈”全覆盖。深化基层民主协商建设,提升群众自治能力。推动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着力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沃土和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示范城市。实现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点全覆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选优配强新一届基层队伍,推动建立“基层队伍+社区民警+社工”基层治理联动机制。
健全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加强救助信息化建设,实现精准救助。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应救尽救。推进珠海市救助管理站迁建暨市救助安置中心项目建设。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强化困境未成年人保障政策支撑。落实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协作和源头治理制度,织密扎牢困难群众保障网。
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探索开展跨市婚姻登记通办,提供更加便捷的婚姻登记服务。积极创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倡导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理念取向。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推进市级殡葬服务机构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倡导文明祭扫、无烟祭扫及网络祭扫。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办好“民生微实事”项目。以基层民生需求为导向,实施一批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群众生活,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智慧平台建设。智慧化是珠海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手段和方法。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互联网+民政”综合智慧平台建设,建立大数据中心;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联合腾讯打造“智慧社区”标杆城市,建设具有数据集成、政务办事、公共服务、议事互动等功能的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
南方日报:珠海作为国家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民政在养老服务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陈耀平: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24个镇(街)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30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设施,配建168个长者饭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比增长超3倍,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在国家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验收考评中,珠海被评为“优秀”等次,位列全国前十并获得专项奖励。
下一步,珠海深化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进一步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制定《珠海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对服务设施、服务供给、服务资助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水平;健全养老服务支撑体系,落实高龄重度失能长者长期照护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夯实家庭养老服务基础,试点推动建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和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将协调推进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研究,探索推动旅居式养老、自助式养老、互助式养老发展。2021年,珠海市级养老服务机构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指导和督促香洲区、金湾区、高新区、斗门区区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钰海、安宇等养老项目落地。
港澳合作支持港澳供应商在珠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南方日报:在粤澳合作的大背景下,珠港澳民政合作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珠海民政会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陈耀平:珠海担负着服务“一国两制”和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珠海民政将围绕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珠海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不断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的要求,主动作为,力争在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具体包括:探索珠澳“一国两制”社区实践,创新研究“琴澳新街坊”基层政权管理体制机制,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建立珠澳两地社会组织共建、互动和监管机制,发挥好内地社会组织价值引领、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港澳供应商在珠海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动珠澳养老服务标准化认证;探索建立珠澳社会救助对接机制,推进救助资金衔接与异地支付。
新闻推荐
珠海市鸿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位于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中心路161号用地的鸿信大厦进行改建类城市更新改造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