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上,构建“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位列珠海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首。昨天,全市“民生微实事”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宣布正式启动“民生微实事”项目。接下来,“民生微实事”项目将通过群众点单、村居服务、政府支持、公众参与的方式,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在全市营造“聚焦民生、解决民需”良好氛围,进一步擦亮珠海民生幸福底色。
市委、市政府已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民生微实事”的指导意见》,明晰了“民生微实事”的适用范围、责任主体、实施程序等内容,为各项工作迅速有序开展提供有力遵循。
什么是民生微实事?
“民生微实事”是指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主要分为服务类、货物类、工程类项目。
“民生微实事”的定位是以“雪中送炭”为主,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实事,主要包括七大类项目,原则上不涵盖两类项目。
正面清单(7项)
●聚焦村居自助互助、体现关心关爱的项目
●改善村居绿化品质、提升居住环境的项目
●健全村居文体设施、丰富文娱生活的项目
●完善村居安全防护、消除安全隐患的项目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恢复生产生活的项目
●体现科技服务民生、促进生活便利的项目
●促进和谐共融发展、增加公共服务的项目
负面清单(2项)
●不含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等其他社会主体应承担职责范围内的项目
●不与市、区政府在建、拟建的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部门职责范围内事项重复
项目金额的限定
项目金额是界定民生微实事适用范围的其中一项重要标准。一般来说,单个服务类、货物类项目的金额不超过20万元,单个工程类项目的金额不超过50万元。项目金额的限定可以避免项目资金集中在单一项目上,让有限资金惠及更多的群众。
具体项目如何落地?
项目实施程序包含征集、确定、实施、评议四个环节。在项目征集上,村(社区)向驻村(社区)单位、社会组织、镇街驻点团队、“两代表一委员”、党员群众等征求项目建议,在经过研究后建立备选项目清单。拟定实施项目清单经镇(街道)驻点领导审核同意后,报镇(街道)备案。
镇(街道)实施的项目由镇(街道)党工委研究确定,根据村(社区)提交的备选项目清单,按照资金情况和工作实际,评审提出实施项目清单,明确实施主体、项目目标、项目内容、实施时限和资金预算等,连同村(社区)确定的实施项目清单一并公示。
在项目实施方面将按照“随时征集、及时实施”原则推进项目落地。原则上列入实施清单的服务类项目应在1个月内正式开展,货物类项目应在3个月内完成,工程类项目应在6个月内完工。项目实施全程接受“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听取意见建议,进行改进完善。
在项目结束后,镇(街道)应按相关规定开展项目审计决算工作,并将审计结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公示。
广泛征集、清单公示、群众监督、结果公示……群众参与贯穿了实施程序全流程。
项目资金如何保障?
第一年安排全市“民生微实事”专项经费3亿元,并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及时调整资金规模。
资金分配不搞平均主义,市、区财政资金由各区(功能区)根据年初各镇(街道)项目资金需求情况和进度安排研究制定具体分配方案,统一划转至镇(街道),也就是说“应推尽推,不该推的一个都不推”。
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
市民群众如何参与?
目前,“民生微实事”由全市各村(社区)通过各种途径向市民群众广泛宣传、征集项目,后续还将增加线上“民生微实事”云服务平台,接受市民的项目申报。
新闻推荐
近日,央行广州分行披露,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准备涉及的操作及技术层面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根据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