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医疗保障局局长程智涛表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医保工作全过程,高质量制定珠海市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不断优化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扎扎实实办好医疗保障这件民生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珠海市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和实施好“特、大、高、多”四大战略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过去一年,市医疗保障局在全国率先实现港澳台居民参保跨境办、承担全国首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改革、成功打造全省耗材采购改革“珠海模式”、创新开展医保“云处方”服务,实现参保人数创新高、医保待遇稳中提质、医保基金稳健运行,为推动珠海市“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后盾。
截至去年年底,珠海市参加基本医保人数213.3万人,较2019年底增加15.2万人,增幅7.68%,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296.3万人次享受基本医保待遇。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必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因此,市医疗保障局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把七件医保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扎实落实。”程智涛表示。
一是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抓好核酸检测、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病人治疗等费用的医保结算工作。抓好药店发热药品购买人员信息报送管理,充分发挥疫情防控“哨点”作用。抓好防疫药品、医用耗材供应保障工作,进一步夯实防疫基础。
二是优化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配合省医保局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落实职工和城乡居民分类保障。指导附加补充医保承办机构认真落实各项待遇支付工作,做好参保扩面工作,开展“大爱无疆”健康管理,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健康水平。适时修订完善珠海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落实重点医疗救助对象“二次救助”政策,减轻困难群众负担。
三是持续完善医保待遇政策。按照国家、省部署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同步调整个人缴费,合理确定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组织实施好医保家庭病床、高龄重度失能长者长期照护服务和安宁疗护等医疗保障工作。组织实施新修订的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门诊保障水平。提高“两病”门诊结算额度,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减轻“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负担。
四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高质量做好国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总额打包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抓好高新区健康管理集团“按人头付费”的医保总额付费方式试点改革。
五是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落实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等相结合的多形式检查制度,实行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检查。全面推广智能监控制度,完善智能监控规则,提升智能监控水平。探索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医药机构、医院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将信用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检查稽核、定点协议管理等相关联。加强社会监督,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医保基金监督,共同守护好群众的“看病钱”和“救命钱”。
六是全力推进湾区民生融合。加快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做好港澳台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服务工作,在横琴“政银医”一站通基础上,大力推进“湾区社保通”合作项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民生融合,为港澳台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七是大力实施惠民便民举措。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在线业务查询和办理的范围。全面推广使用珠海市云医保处方共享服务平台,拓宽处方药品的配送种类和范围,并实现对处方的全流程监管。推进线上医保个账的家庭共济使用。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就医办事相关场景全覆盖,实现就医购药“扫码付”。探索医保信用结算,实现门诊先就诊后付费。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何康杰)记者2月8日从珠海人社局获悉,珠海将于2月11日至17日向非珠户籍务工人员派发春节暖心券,额度高达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