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湾市民艺术中心为辖区的舞蹈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
中心场地共使用1049次,服务市民约5.3万人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426场……这是香湾市民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运营半年来的一组数据总结。自2020年9月22日开放以来,中心将香洲百年开埠的丰厚历史底蕴和特色渔蚝文化风情有机融合,通过社会化管理运营模式,开展文化项目统筹、艺术团队孵化、优秀艺术成果转化等服务,为辖区居民和来访市民游客营造高品质多元化艺术空间,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多元化公共文化发展新格局。
采写:本报记者马涛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63岁的马建武是香湾街道海虹社区居民,家住华南名宇小区,是一名舞蹈爱好者。她告诉记者,自从中心开放后,她便成为中心的“常客”,中心运营半年来,让她感觉幸福感满满!
马建武介绍,中心还没建好前,她们舞蹈队几十人挤在社区狭小的党群服务中心里跳舞,跳舞时还要把室内的桌椅搬出去才行。“地方小,非常不方便!”
“中心开始运营,是香湾街道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上的一件大喜事!解决了社区没有活动场地的难题。”马建武说,此外,中心有老年大学的课程,让老年人可以就近学习,还开设了许多兴趣班、公益培训班,白天可以唱歌、跳舞,周末还可以过来免费看电影。“中心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感觉很幸福!”
据了解,中心启动以来,以“香识、香约、香忆”三大服务板块,为青少年、长者、亲子家庭等群体提供各类现代化、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受辖区居民和市民朋友们喜爱。截至目前,中心场地共使用1049次,主要用于培训、会议、组织评估、工作坊、公益活动等,服务市民约5.3万人次。
统筹各方力量参与场馆建设
培育基层群众文艺团队
中心一楼右手边是“逐浪·舞蹈室”,是中心最热闹的地方,也是中心使用频率最高的场地。伴随着音乐,每天都有许多舞蹈队员在此翩翩起舞……
马建武退休前是金鼎中学的一名老师,也是香湾街道海虹社区秋之韵舞蹈队的成员。“我们社区有7支舞蹈队,原来没有室内活动空间,多在室外公共场所进行排练,不可避免地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一些困扰。后来中心运营后,提供了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组建起来了。”
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活动开展方面,该中心以空间换服务的服务模式,促进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场馆建设,截至目前,中心组织各项文艺活动426场,覆盖长者、家庭、青少年等多个群体。“中心备案的文艺团队也由以前的10余支发展到如今的三大类38支,不仅壮大了辖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力量,也提升了文艺团队的能力,推动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开展各类培训课程
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区别于其他市民艺术中心,该中心在公益性之余,还尝试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该负责人介绍,去年中心引入的特色品牌项目“艺益生辉”香埠学堂已成功开展2期,累计开展艺术类培训课程23个,招募学员371名,涉及声乐、舞蹈、古筝、太极、书法、美术等多个领域,筹集逾10万元公益资金。“艺益生辉”香埠学堂充分发挥引进项目专业优势,后续还将每月开展一期“技艺缤纷”体验营,让更多的市民免费享受高品质、多元化的艺术课程。
该负责人表示,下半年,中心将坚持以“渔蚝文化”为纽带,不断推出市民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基层文化阵地活起来、亮起来、强起来,为建设幸福和谐香湾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万晓丽做客“德行珠海·亲子讲堂”。如何做好孩子婚恋观培养?家长应从何处入手对孩子展开婚恋观教育?近日,珠海市香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