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器来帮忙,粉洲村村民梁大姐家的水稻田种植轻松了许多,她开心地抱起秧苗往插秧机上搬运。
7台插秧机依次驶入稻田。
插秧机满载绿油油的秧苗在稻田里来回穿梭。
耕田、插秧,田间地头一派春耕春插的繁忙景象。
空中无人机也来助阵。
播下种子,播下希望。
采写:本报记者张帆
摄影:本报记者赵梓
2月28日清晨,细雨蒙蒙,一犁新雨破春耕。
正值“雨水”节气。在绿水青山的斗门大地上,田间地头四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犁田、育秧、插秧……今年斗门区约3万亩早造水稻已经开始春插,预计4月上旬全部完成插秧。
在莲洲镇粉洲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细雨飘洒,草木新生,新鲜的泥土芳香弥漫在天地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水稻插秧机在水田里穿梭往复,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被齐整划一地“立”在稻田里,横成行、竖成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春耕播下种子,也播下了农户一年的希望。
春耕,在我们很多人的心目中,不仅仅与开花结果有关,也不仅仅与秋收冬藏有关,更多的还体现了一种对土地的感恩,对传统劳作的情怀;也是对勤劳品质的肯定,对金灿灿粮食的认同。
“天气回暖早,秧苗生长好,春耕就提前了。”粉洲村第十队的村民周达森正忙着3亩早造水稻的春插。“备耕时间较往年提前了10天左右,在插秧机的助力下,早造水稻插种1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真的是省时省力!”周达森开心地说。
“为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全村立足"早"字抓备耕。”粉洲村党总支书记吴东成介绍,今年全村早造水稻田面积共有920亩,为了不误农时,村里在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一天就积极动员、组织农户开展备耕工作。除了保障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渠道畅通,还与珠海市豪峰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协议,把全村早造水稻的犁田、育秧、春插、收割工作都承包出去,全面实现机械化,为大家提供“一条龙”服务。目前,全村的春耕工作有序推进。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据了解,今年斗门区早稻种植面积约3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美香占、三澳占、华航57号、十九香等。截至2月28日,全区完成办田面积1.8万亩,播种面积0.8万亩,插秧面积200亩。早稻插秧工作预计4月上旬全面完成。
新闻推荐
图为新马墩村田园部落。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摄南方日报讯(记者/林郁鸿)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在珠海斗门,新马墩村被“留珠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