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民生新观察》探讨“工地夜间施工扰民”问题的解决之道。
3月13日,珠海传媒集团《民生新观察》节目聚焦夜间施工噪音扰民问题,节目在全平台推出后引起不少市民关注。随后,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称,夜间施工扰民问题并非只存在珠海市部分工地,而是普遍现象。此外,有市民表示,向相关执法部门投诉后也存在着“执法人员一来就停工、一走就复工”的问题,导致投诉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投诉无效的症结为何?如何有效治理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3月27日,《民生新观察》继续关注工地夜间施工噪音扰民问题,邀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采写:本报记者廖明山蒋毅槿
见习记者林琦琦
摄影:本报记者吴长赋
珠海市已有处理流程但为何投诉无效?
记者了解到,对于工地夜间施工噪音扰民问题,早在2019年,珠海市相关职能部门已制定全市《建设工程夜间施工噪声污染案件处理流程图》,规范夜间施工噪声扰民案件的处理流程。
根据该流程,由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字城管平台收集市民投诉和工作人员掌握到的情况,将依据工地类型及实际情况转交给包括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交警部门在内的相关职能部门。
其中,房屋、市政、绿化、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的夜间施工扰民投诉将转交给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该局查实后对违法施工企业初次采取教育,两次以上每次处罚都要进行“信用扣分”,三次以上责令停工等处理措施,并要求将每周经核实投诉2次以上且现场确认存在违法夜间施工行为的企业纳入联合整治名单。对已纳入该名单的企业,混凝土搅拌站两周内不得在夜间22时至次日凌晨6时向该企业提供混凝土,交警部门不给该企业的运输车辆提供“一项目一方案”政策。
此外,流程还规定对于市政工程、重大项目,由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建部门指导采取明确的降噪措施,属地镇(街)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并强化公安、城管执法联动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科科长孙飞在节目中进一步解释“信用扣分”的威慑力,他表示若相关企业多次“信用扣分”,日后参与珠海市政府招投标工程时的投标范围将会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既然珠海市已有一套处理流程,为何仍有市民反映投诉无效呢?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监督科科长罗敏在节目中表示,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涉及城管、住建、生态环境、交警等多个职能部门,目前各部门间联合执法相对较少,若只有城管部门出动执法,存在着执法取证困难、威慑力不够以及夜间值班人员不足等客观因素。她举例称,城管部门目前仅有开罚单一种处罚手段,最高罚金仅一万元,相较于工程延期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施工企业宁愿背负罚款也要赶工期。
监控系统成摆设?“人防”不足,“技防”要够
3月13日《民生新观察》节目播出后,市、区相关执法部门第一时间对香洲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工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附近居民表示在相关部门加强综合治理后,工地夜间施工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为确保整治成效,3月17日晚,记者跟随检查组对近期群众投诉较多的施工工地进行了突击检查。
检查过程中,尽管未发现相关项目有夜间违法施工行为,但工作人员还是在部分工地现场发现未按要求安装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和环境检测设备、工地噪声值已超过规定值55分贝等问题。
“所有工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环境检测设备还只是远景规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珠海市按照省里的部署,全市5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约有500个,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覆盖八成左右,且均实现与生态环境、城管部门信息共享。”孙飞表示,下一步也会加强在此方面的建设力度。据介绍,珠海市在下发施工许可时,已经要求施工方需要尽快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此外,执法人员也会定期对此进行检查。
罗敏在节目中建议,通过“技防+人防”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执法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城管的统筹协调作用,综合各部门信息技术,探索非接触性执法,有效解决取证不及时、当事人不配合等问题,利用“技防”减轻“人防”的压力。目前,数字城管与住建部门的工地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运输部门的泥头车GPS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信息共享。
此外,罗敏表示,在“人防”、“技防”不足的时候,若居民拍摄的一些视频信息也可以直接提供给辖区的执法部门进行参考,如果符合办案材料的要求,也可以成为立案证据被采纳。
夜间施工噪声扰民
不能仅靠末端执法
“还不是为了赶工期,不然谁想半夜加班啊!工期又不是打工人能做主的,还不是上面说了算?”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工地彻夜赶工也是因为现实问题而“迫不得已”。谈起现实问题,不少施工方人员向记者大吐苦水:施工工艺需要、工地车辆白天不得行驶、甲方催赶工期……
据悉,2016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七分服务、两分管理、一分执法,要求各地改进工作方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在节目中,嘉宾也一致认为,从施工企业切身困难出发才能更好地解决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的问题。
罗敏表示,解决夜间施工扰民并非是单独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注重服务,解决施工企业切身困难。她建议,城管部门引导企业申办夜间施工许可证,督促企业文明施工,多形式与工地周边居民沟通,让群众掌握实情以最大限度获取理解。住建部门对确实需要夜间施工的企业依法依规核发夜间施工许可证。交警部门则优化道路通行管制时段,提供“一工地一政策”服务。
为了更好地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管理科主任科员温奇在节目中建议施工方也可主动作为,各施工单位要优化施工时间,提前做好施工时间安排并提前将施工时间在受影响的居民小区内公示,其次,施工单位可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改进施工方式,将一些易产生噪声的工作转移到施工现场外进行。此外,可采取一些吸声、降震等材料减弱噪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秀玉报道:3月27日,由山西省临汾市文联和珠海市香洲区文联联合主办,“多彩山西”珠海·山西两地摄影联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