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区着力打造湾西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3月12日,翠亨新区召开翠亨新区政企座谈会,宣传新区开发建设进展和产业、人才政策利好,倾听企业心声,回应企业诉求,凝聚政企共识,勠力同心推进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深中通道预计在2024年通车,深中同城是必然趋势,现在是重振中山虎威的窗口期、关键期、攻坚期。图为深中通道。 为了满足人才在中山创业的需求,翠亨新区已经准备了近2000套人才公寓,预计未来将达到5000套以上。 西湾外国语学校项目规划用地229亩,总投资9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满足翠亨新区目前对高端基础教育的需求,为吸引和留住优质企业和人才提供强大的教育配套。三月的翠亨新区万木吐绿,生机勃勃。
最近,翠亨新区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有才你就来!翠亨新区人才政策征求意见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参与意见征求者踊跃。为贯彻落实《中山翠亨新区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集聚环境,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翠亨新区起草了《中山翠亨新区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细则将在近日正式对外发布。
文/谭华健 王浩 李嘉豪图片由翠亨新区提供
与时俱进的“人才新政”
2013年3月,翠亨新区挂牌成立,新区规划范围包括南朗镇、马鞍岛及临海区域规划区面积约230平方公里,这里是中山的未来,未来的中山。
在2017年“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上,祖籍中山小榄镇的海归博士黄韶辉与翠亨新区进行了中科院荧光检查项目签约,创立了广东中科奥辉科技有限公司。谈及“3·28”招商引资和“中山人才节”,这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坦言,新区“一站式”的人才服务和务实的政策令他们很舒心。
就在黄韶辉立足新区开启创业的当年11月,翠亨新区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发展“展翅计划”的意见》,接着2019年1月17日印发《关于印发“展翅计划”实施细则(一)的通知》。何谓“展翅计划”?该计划以支持企业引智与满足人才需求为施策方向,通过实施市内顶配补贴标准、构建从引进、发展到贡献的全链条人才成长支持体系,提供人才入户、交通住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套服务,致力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生态圈。
2019年11月,翠亨新区向全国英才发出“英雄帖”,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人才,纷纷“应征”。集聚海内外人才,翠亨新区推出了“展翅计划”,出台一揽子计划吸引、扶持、服务人才,力度全市领先。例如在支持海外及港澳台青年在新区创新创业方面,人才上年度所缴纳工薪收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的个人所得税新区留存部分,按50%给予生活补贴,其中瑞士籍、德国籍、港澳台户籍人才按100%给予生活补贴,每年最高50万元。
2020年1月19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努力把翠亨新区打造成参与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按照“三年打基础、十年见新城、十五年大发展”的目标,集中力量做好、做熟、做旺翠亨新区起步区,到2024年,起步区城市雏形初现,翠亨新区争取上升为国家级平台。
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指出,重大产业平台是中山参与湾区竞争的“胜负手”,必须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奋力打好开局战,加快形成全面推进、整体成势的建设热潮。翠亨新区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精密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科技金融新城等重点片区开发,让中山参与湾区建设主阵地真正“立起来”。
人才强则湾区强。从全球四大湾区来看,人才是支撑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人才流动趋势白皮书》显示,旧金山湾区核心区域硅谷,引领世界科技创新创业风潮,培育了仙童半导体、英特尔、思科、谷歌、苹果等一大批世界科技龙头企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及相关从业人员约167.4万人。
翠亨新区“立起来”离不开高端人才集聚。翠亨新区与时俱进,推出“人才新政”。2021年1月,新区公布了《中山翠亨新区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十六条新政吸引人才集聚,目的是为新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其中提到的发展高端人才产业,组建翠亨新区人才发展公司,探索人才发展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聚焦人才引进服务、公寓建设管理、创业载体开发运营、项目孵化投资、教育培训等人才工作业务,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全链条人才产业等举措,都体现了大胆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
此次“人才新政”还明确在新区成功引进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及发达国家院士、省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类)及团队的,市区合计给予单位或中介组织最高300万元奖励。此外,新区探索实践“柔性引才”模式,打破国籍、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指导、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专家短期来新区工作。企业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新区对人才资源的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最大限度地吸引集聚市外专家人才。
翠亨新区行政(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孟庆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6月开始,翠亨新区着手研究国内长三角地区以及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东莞松山湖等地的人才政策,一条一条对比,进行专门的政策研究,此次“人才16条”,充分研究和借鉴了这些人才优势地区的相关政策,并进行优化。
为了满足人才在中山创业的需求,翠亨新区已经准备了近2000套人才公寓,预计未来将达到5000套以上。青年人才来到翠亨新区,周转过渡的住房需求可以通过人才公寓来解决,实现快捷入住。
栽好“梧桐树”
3月12日,植树节。
当天下午,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卫华主持召开翠亨新区政企座谈会,宣传新区开发建设进展和产业、人才政策利好,倾听企业心声,回应企业诉求,凝聚政企共识,勠力同心推进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翠亨新区总经济师梁兆华在总结新区去年的稳企安商工作时表示:“2020年2月,我们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出台了11条惠企政策,累计兑现惠企补贴、减免物业租金及各项配套扶持资金超4000万元,用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政企一心的通力合作下,新区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增速降幅逐月收窄,经济发展呈逐步向好的态势。”
孟庆光在讲解最新出台的人才政策时表示,“新区正力求让企业知晓政策、用足政策,并鼓励各企业主动研究政策、掌握政策、申请政策,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座谈会上,新区经发局、公建局等部门都针对企业现场提出的建议和困难作出回应,并表示后续会继续跟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目前,新区正全面梳理省、市、区层面惠企政策、人才政策,拟定最新惠企一揽子政策汇编,并借助“智慧城市”系统开发之际,正在开发政策计算器系统,届时,企业输入基本信息,政策计算器系统会匹配出适用于该企业的政策,以尽快实现“服务全覆盖、政策零距离”。
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由深中(广东)高新产业园发展公司建设运营,该公司于2018年由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和中山翠亨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项目建成后,规划招引不少于70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5家,同时设立院士工作站、校企合作培训中心、产业孵化器等科研、人才中心。深中(广东)高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续表示,“参加企业座谈会,很受鼓舞,从我们项目进驻的两年时间来看,新区的配套、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及各个部门思路清晰、工作务实,特别今天听了新的举措、新发展思路后,我们对新区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达石药业是2017年落户新区的一类创新药物研发型企业,致力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及血液病等疾病创新型生物药物研发的高科技企业。达石药业(广东)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监苏洪振介绍,达石药业落户新区以来,已享受到了人才政策。比如,“展翅计划”中,大学生享受到生活补贴,高端人才、甚至外国专家享受到专项等。
苏洪振说:“新区这一次出台的政策是非常吸引人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对企业招聘人才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新区的人才新政让我们在外面招引人才更有竞争力。”
去年12月2日,翠亨新区康方湾区科技园项目举行奠基。康方赛诺医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鹏表示:“新年刚开始,新区组织企业进行座谈,听取企业的意见,共同来为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解决企业在建设和运行中的困难,现场办公,对企业是非常有作用的。同时,新区在这个阶段出台人才政策,对企业吸引高端人才,以及现有人才的配套,都是非常有意义。”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翠亨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难得的发展宝地,承载着中山希望、中山梦想。当前,“双区驱动”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深度推进,特别是深中通道在2024年通车,深中同城是必然趋势,这是重振中山虎威的窗口期、关键期、攻坚期。可以说,新区已经成为湾区内投资兴业和创新创业的热土,成为企业家实现企业发展、财富增长和个人梦想的摇篮;企业选择新区、扎根新区,前景广阔、前途无量。
郭卫华表示,今年是全市工作“攻坚之年”,在“双区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大势下,新区将按照“百年大计、国家一流”的要求和“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新城、十五年大发展”的建设目标,奋力推动城市高标准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耐心细致做好稳企安商“店小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种好新区这棵“梧桐树”,引来更多“金凤凰”。
来了就是“新区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区一开年便铆足牛劲,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前关键的产业发展机遇期,从高精尖产业到教育医疗配套,从项目加快建设到城市品质提升,每一步都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动一个个的重大项目落地先后建设。
继去年底翠亨新区在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上成功签约20多个重大项目后,今年中山3·28招商引资洽谈会,翠亨新区又有格雅精密制造科技园总部项目、名创优品、建科院区域总部、外国语学校、高端专科医院等一批实力强劲的企业签约或即将动工。
名创优品是一家集家居产品设计、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发展的大型连锁实体企业,荣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企业200强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以“MNSO”为股票代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总市值为87亿美元。
名创优品拟在新区建设亚太国际总部,项目占地119亩,作为国内新零售龙头企业及高市值高净值企业,其区域总部入驻翠亨新区,将有效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集聚,推动地区产业发展和结构转型,并作为地区产业地标之一,创造可观的就业岗位及产值税收。
建筑科学研究院拟在新区打造占地33.7亩,总投资达10亿元的广东建科创新技术建筑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将成为集绿色建筑研发、设计、工程检测、节能改造、建筑围护、城市更新于一体的现代建筑科研基地,并挂牌成立国家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利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平台对新区桥梁、建筑建设和使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步和已入驻的保利长大和中电建路桥集团形成运作流畅的产业生态圈,吸纳整合更多上下游优质产业资源,发挥技术优势打造新的创新链,形成新的产业链,积极参与翠亨新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助力新区智慧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翠亨新区倾全力打造中山“城市新封面”,发展总部经济是新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其中一个重要抓手,是抢抓湾区发展机遇,打响重振虎威攻坚战发力点所在。去年,随着华润燃气、保利长大、中电建、北塔超高层综合体等总部企业的相继落地,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总部集聚区已形成初步规模。今年3·28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名创优品亚太国际总部项目、广东建科建筑大数据创新技术研究院总部项目也将签约落地。
新区正探索一套引才、用才、留才的长效机制,完善教育和配套是重要举措之一。前不久,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外国语学校,一家高端专科医院相继签约落户翠亨新区,两个项目将助推新区统筹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西湾外国语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所从小学至高中(含国际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国际化特色学校,共150个班级,可招收约6000名学生。该学校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钜溢国瑞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项目规划用地229亩,总投资9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满足翠亨新区目前对高端基础教育的需求,为吸引和留住优质企业和人才提供强大的教育配套。在教育配套方面,截至目前,翠亨新区已建成中山纪念小学,正在加快推进新区第一中学的施工图设计,规划为72班完全中学,拟提供3240个学位。
钜溢(中山)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清国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西湾外国语学校是根据翠亨新区的整体规划,打造的一所高端优质双语学校,未来目标是打造大湾区内的示范性学校,项目计划近期正式开工。
翠亨新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将对标前海、南沙等先进地区,从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民生领域入手,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2021年,翠亨新区拟投入45.5亿元全面启动起步区完全中学、社区医院、体育中心、翠湾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等16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启动设计及动工建设的有湾区国际医疗城、中山科技大学、第一中学、榄菊大湾区博物馆、体育文化中心、公交枢纽站场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区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为时间节点,提出力争在3年内投入500亿元,基本完成马鞍岛85条共151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同时,还规划了2条轨道交通,包括广州地铁18号线和中山城轨2号线,并加快推进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滨河水利工程、综合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按照“六个一流”的要求精细化建设管理,努力打造美丽新区。
目前,新区正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中山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聚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主要产业,加快布局一流龙头项目和总部经济,积极承接湾区东岸优质创新资源要素涌入,着力打造湾西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在企业座谈会上,郭卫华动情地说:“新区建设是一个开创性、挑战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新区美好未来不是单靠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单打独斗"创造出来的,而是包括已经落户、正在落户和即将落户企业的广大企业和员工在内的全体新区人共同创造的。”
新区的未来需要靠更多的“新区人”,以“新区人”的责任和担当,主动参与到新区开发建设进程中去,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关爱自闭症孩子,“爱的每一步”公益徒步活动举行 放飞“星”愿 点亮孤独
本报讯(记者苑世敏)“请您关注自闭症孩子”“这张明信片送给您”……在第14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到来之际,3月27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