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康振华报道:4月1日,珠三角地区最具规模的第三方液体石化物流基地——中化珠海石化储运有限公司(简称“中化珠海”)传来好消息,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累计作业量131.8万吨、码头吞吐量99.6万吨、装/卸船244艘,同比分别增长31.48%、23.76%、74.29%;码头吞吐量、装船量、卸船量,3项生产作业记录均创历史新高。
中化珠海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和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在全国主枢纽港、一类开放口岸——高栏港拥有1335米码头岸线和65万平方米仓储用地。公司还规划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兴建年中转能力1560万吨的石化公用码头、200万立方米石化仓储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第三方液体石化物流基地,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燃料油、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的储存、中转、保税等第三方物流服务。目前一、二期项目64.6万立方米总库容的石化仓储区已投用,建成的15万吨级的石化公用码头为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成品油码头。
“受疫情的影响,我一直担心今年的外轮停靠需要更多等待时间,感谢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为公司解决了难题。”该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宋晨曦说,“针对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外轮入境工作,边检、海关、海事、引航等相关部门提前谋划,密切协作,靠前服务,在严防疫情输入的同时做好"零等待"通关,用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保障作业效率。”
作为生产的直接操作主体,班组的水平直接决定作业效率。该公司通过建立起以“班组基层建设、班组基础管理、班组员工基本素质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三基”管理模式,结合QC检查、五小创新平台、员工积分考核制、技能序列评估与储运“微实事”共5大载体,提升员工技能,强化现场管理。
中化珠海还向科技要生产力,通过工艺技术改造、作业效率对标优化、标准化作业时间制定等一系列“组合拳”,有效助推生产作业效率和品质提升。目前,该公司累计获评专利32项,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同类型企业前列。
中化珠海的良好发展为保障珠三角汽柴油稳定供应起到了关键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劲能源保障。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郑达报道:3月31日,记者从珠海市卫生健康局获悉,珠海又迎来了6万支疫苗,4月1日起,市民可继续预约。3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