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耿晓筠
从去年开始,基金的“赚钱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抗风险能力低下的年轻投资者入场。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18-34岁群体占比达到60%。在“95后”投资者中,有62%的人将钱投在了基金中。随着年轻人投资理财需求的旺盛,买基金不仅成为年轻人投资的首选,也成为年轻人时髦的“社交名片”。
近来几年,从炒盲盒、炒鞋、炒潮玩,到如今的炒基金,在“烧钱”的投资项目中都有年轻人的身影。调查显示,许多年轻人是通过“抖音”“小红书”等途径了解并购买基金的。在基金最火热的时候,年轻人把本应谨慎、理性的投资行为演绎成“追星式”买基金,在支付宝等社交平台开通基金讨论区,为基金经理刷单买礼物,建立粉丝后援会等。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在90后投资者身上有鲜明的“群体特点”:如爱追明星基金经理、喜欢主播“带货”,让他们的投资行为变得简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同时,急功近利、梦想财务自由的“暴富心理”,让年轻人更容易上当,成为资本市场的“接盘侠”。
工行珠海分行理财经理林淑妍为年轻投资者支招。首先,年轻投资者亟需树立起正确的“财富观”。正确的“财富观”是投资理财的前提,投资理财追求的不应是“暴利”而是“复利”,因此投资理财切忌急躁,别让投资变成投机,要学会以时间换收益。
其次,年轻投资者要学习一定的理财知识,切忌盲目跟风。投资者只有了解、掌握了各种投资理财产品的属性、特点及风险,并深刻理解投资规律,才能理性做出投资决策和投资选择,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第三,年轻投资者要学会制定理财规划,并综合配置投资产品。对于投资风格并不稳健、投资观念并不成熟的年轻投资者来说,要保持风险意识,投资理财切忌“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以组合配置基金、保险、存款等产品。而在基金的选择上,建议不要选择成分单一的产品,尽量选择混合型基金产品,并养成定投习惯,尽可能做到将风险分散。
新闻推荐
如何将最新前沿技术引入新药研发? 业界“大咖”齐聚大湾区生物物理与新药发现论坛展开头脑风暴
本报讯记者宋一诺报道:为进一步促进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推进新药的基础研究、关键前沿技术研究,推进科研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