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博物馆讲解员黄炳宏。
黄炳宏,珠海博物馆讲解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中,从90名专业讲解员里脱颖而出,获得专业组金牌讲解员。4月14日一早,他来到珠海博物馆,换上制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采写:本报记者张映竹
摄影:本报记者陈佳哲
博物馆讲解员不是专家,却能将文物、历史娓娓道来;不是导游,却经常一走一整天,迎接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你可能会以为博物馆里都是“老学究”,其实不然,1998年出生的黄炳宏性格开朗,因为喜欢口语传播类的工作,他从新媒体行业转行到了博物馆工作。隔行如隔山,“第一次看着密密麻麻的字眼、专业术语,还有我并不太熟悉的珠海历史、文化,还是挺慌张的。”黄炳宏回忆说。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讲解词和博物馆展品,黄炳宏每天都泡在博物馆里,对着展品反复练习,将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自行查阅、向馆里的前辈请教。就这样,黄炳宏每周都要“啃”下厚厚一沓讲解词,“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把计划分解、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渐渐有了成就感。”黄炳宏说。熟悉了讲解词之后,接下来便是一个篇章一个篇章的试讲,现在,不管站在博物馆的任何展品面前,他都能自信地滔滔不绝。
谈到这次比赛,黄炳宏既激动又惊喜。“最初定的选题是万山海战,但是和另一位同事的选题重复了,便重新思考,选择了珠海这座城市独有的港珠澳大桥。”为了讲好这个故事,他专门阅读了获得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桥》,和博物馆的前辈们字斟句酌写出讲解词,力求把这个世纪工程在短短的五分钟内讲得清晰、透彻而又富有美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打磨,最终黄炳宏从90名专业讲解员里脱颖而出,获得专业组金牌讲解员的称号。
在黄炳宏看来,讲解就是要吸引观众驻足,让他们听明白、听懂。把“静止”的文物讲“活”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讲解员的工作看似一遍一遍地在重复,但重复也是一种力量。黄炳宏说:“每次讲解完,观众的掌声和认可是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但一所博物馆包含的内容浩瀚,自己知道的只是沧海一粟,我会一直"升级"自己的知识库,希望未来能更好地达到观众的需求,让自己不断成长。”
新闻推荐
首位外籍人士在珠免费接种新冠疫苗 Shumail:我信任中国疫苗
书迷正在接种新冠疫苗。书迷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本报记者程霖摄本报讯(记者廖明山蒋毅槿)“打完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