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康振华)4月15日,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电话和网络手段谎称斗门区某工厂员工涉嫌“洗黑钱”,并通过网络出示该员工的“通缉令”,令其配合调查,以造成该员工恐慌心理实施诈骗。幸好被斗门警方及时发现并成功劝阻,避免了这名员工受骗导致经济损失。
15日,在斗门某制衣厂上班的小林,忽然接到一名自称是“公检法”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其名下的银行卡账号涉嫌“洗黑钱”案件,已向她发出“通缉令”,现需对她进行网络调查,要求小林把银行卡内全部存款6000元转到指定的“安全账号”上。期间,骗子发现小林接到电话后非常慌乱,继续诱导小林通过网络平台借取更多的钱转到“安全账号”,还提醒小林要到隐蔽的地方进行视频通话,教她操作的方法,这过程不能接听任何人电话。小林一听到自己可能涉嫌犯罪,慌张中只好听着指示去做,慢慢掉进了圈套。
市公安局斗门分局新青派出所的赵警官和蔡警官及时前往劝阻。原来,斗门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收到诈骗预警,马上启动紧急劝阻程序,在拨打小林电话不能接通后,民警立即前往找寻小林,在厂房的一个角落里,此时小林正和视频里穿着“警服”的“警察”进行视频通话,正诱导小林向网络贷款平台借钱。民警见状,立即表明身份进行劝阻,才避免了小林的经济损失。
事后,民警表示,虽然小林从未做过违法的事情,但是一听到诈骗分子说其违法,并在诈骗分子提供的一个网址上看到自己的“通缉令”,小林便心慌失去判断,对诈骗分子的谎言信以为真。随后,民警以此事例为鉴,对小林及制衣厂员工进行了反电信诈骗教育,提高群众电信诈骗防范意识。
对此,斗门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微信、QQ等形式发送展示相关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下载APP等。遇到类似情况,应时刻保持警惕,切莫轻信。如有疑问,可拨打110电话或到当地派出所进行咨询核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帆报道:4月14日下午4时30分,斗门区大信·新都汇新冠疫苗接种点正式启用。4月15日起,每天10时至21时提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