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小区道路。
工人们在铺设小区路面。
老旧小区改造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2014年以来,香洲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安民为目的,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程。
据统计,从2014年到现在,香洲区共投资6.4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小区数量为39个,改造面积123.9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5878户。已经改造完成26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面积87.0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958户,从整体上提升了城区环境品质,营造了更加干净、整洁、舒适的宜居环境。
采写:本报记者马涛
摄影:本报记者赵梓
现状:
14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项目开工
走进拱北夏湾新村北门改造现场,只见工人们有的在浇水、有的在扫地、有的在铺设停车位的透水砖……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据介绍,夏湾新村共有住宅33栋,房屋1023户,环境整治提升内容包括规范和整治通信及有线电视管线、给水消防、环卫设施、雨水排污管网,改善小区道路、照明系统及小区景观和绿化带等。
香洲区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员徐雪梅告诉记者,夏湾新村未改造前,路面沉降破损,地下管网年久失修,居民反映供水不足、排水不畅,停车不规范,乱搭乱建严重、垃圾随意堆放……与其他年久失修的老旧小区一样,存在“脏乱差”情况。
“去年10月施工队进场施工后,对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了整治提升。”徐雪梅介绍,夏湾新村分3个片区进行改造,位于小区南门的一片区已经基本改造完毕,面貌焕然一新。
在小区业主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片区看到,这里路面整洁平整、停车位整齐划一、软硬设施齐全……
在小区18栋,几名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停车位的透水砖。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原来这里是小区的一块废弃地,现在将其改造为停车位;在18栋旁边,一座钢结构建筑正在建设中,施工人员介绍,这里是给小区居民建造的休闲文化长廊,建成后将为小区居民提供一处休闲好去处。
居民郑先生是夏湾新村的老住户。他告诉记者,以前的夏湾新村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许多业主不愿在小区居住了,于是将房屋出租,如今小区出租屋占六成以上,导致小区整体环境每况愈下。“不过,自从小区成立业委会后,业主们积极配合政府改造,一片区的改造效果已经大大超出了业主们的预期。”
夏湾新村的变化只是香洲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记者从香洲区城市更新局获悉,根据区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2019年下半年,香洲区开展了新一批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试点项目,包括夏湾新村、弘发巷3号等14个老旧小区,占地面积约37.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2020年4月,14个小区已全部开工,其中1个已完工。
改变:
老旧小区改造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幸福。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充分吸取了上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经验做法,在内容及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与创新。
“与第一批由政府主导的老旧小区整治提升不同,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徐雪梅告诉记者,第一批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程是由政府主导,按街道划分片区进行改造,改造内容为小区公共部分道路、地下管道、路灯照明,不包括建筑物本体改造和加装电梯这些内容。“而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则是针对某一个小区进行改造,真正体现小区业主需求。”
徐雪梅介绍,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内容覆盖面广,包括公共部分整治提升,主要是排水系统、给水及消防系统、景观绿化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停车规划系统、“三线”治理、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整体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建筑本体提升,主要是加强楼道修缮、更换大门和楼梯、扶手、外立面修缮改造;旧楼加装电梯,主要是更新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电梯等。在资金筹集方面,公共部分整治提升由财政全额出资,建筑本体提升资金按财政与居民1:1且不超过5000元/户的标准进行奖补,电梯按每栋6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
“在形式上,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徐雪梅介绍,项目建设单位通过组织多次、多种形式的意见征求活动,确保最大程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最大程度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人翁角色转变;通过设计方案公示,为下一步工作推进以及施工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最终有效解决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落后、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其中,建筑物本体改造充分体现了“改不改,怎么改”百姓说了算,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形成了“业主提出申请、政府审核统筹、街道组织实施”一套完备的流程体系。自实施建筑本体奖补政策以来,截至今年4月,香洲区完成建筑物本体改造项目80栋楼,惠及群众1765户。
香洲区城市更新局政策法规室负责人薛静雅告诉记者,由于是全体业主决定的整治内容、全体业主指定的施工单位,且业主参与了出资与竣工验收,整个工程就像自己家里装修一样,每一位业主都很热心,都是“免费的、自发的监理”,使得工程质量监管得到很好的落实。从完工后对部分项目抽检的情况来看,改造出来的效果无一不受到居民的大力称赞。
“我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视,小区业主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参与度也非常高,几次修改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共同把自己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郑先生笑着说。
像郑先生所说的那样,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业主成为了最大的受益方。环境变好了,邻里关系变好了,社区治安变好了,生活也更加美好了。
据悉,建筑本体整治提升奖补办法试行一年多来,从目前各方面反馈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而据了解,2021年香洲区建筑本体改造预算资金约1300万元,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香洲区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后续工作中,将会继续努力,精益求精,探索研究更多方式,以更科学、更便民的工作方法,将建筑本体提升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三分建,七分管。“老旧小区项目前期准备时间比较漫长,因为我们要积极引导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引进物业管理,建立议事协商制度,制定居民公约,形成规范的群众自治管理机制和监督办法,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素质,实现长效管理。”薛静雅表示。
规划:
“十四五”期间将改造57个老旧小区
走进狮山街道东风路110号小区,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温馨和谐的生活气息让人眼前一亮。
从环境脏乱到整洁舒适,从凹凸不平到道宽路净,从垃圾乱堆到有序分类……近“40岁”的老旧小区上演“变形记”。
东风路110号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建有7栋居民楼和4套别墅,共计78户。由于年代已久和缺乏管理,存在小区路面不同程度破损、管网老化堵塞、电线电缆错乱、绿化养护缺失、生活垃圾暴露、车辆随意停放等问题。
香洲区新一批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中,东风路110号小区是首个完工的试点小区。本次整治提升对小区线路进行彻底改造,将漫天的“蜘蛛网”规整迁入地下管沟,小区环境变美了,也保障了居民用电安全;路面、墙面平整刷新,小区道路功能也进行了重新规划,绿化、停车用地科学再划分,路宽了,出行也更便捷了。
以前,小区内只有几个老式垃圾桶,不能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周围环境都被污染。现在,小区道路整洁,地面不见垃圾,干净无异味。“原来小区内垃圾堆满地,消防通道都被堵住了,处处是卫生死角。现在的小区干净又整洁!”东风路110号小区一位居民说道。
记者采访中获悉,自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香洲区已完成第一批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程,包括紫荆园、胡椒园等25个老旧小区,总投资约3.9亿元,占地面积共86.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880户。加上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程中首个完工的试点小区——东风路110号小区,目前共改造完成26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面积87.0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958户。
为了让老旧小区整治提升相关政策家喻户晓,更多的老旧小区能够参与到整治提升中来,香洲区城市更新局出台了《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指南》,主动组织业务骨干到吉大、梅华、前山等多个街道社区,开展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建筑本体整治提升工作培训,向镇街社区代表宣讲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相关政策,并现场发放《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指导手册》,确保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保证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9年下半年,香洲区开展了新一批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试点项目,正在改造中的14个老旧小区包括夏湾新村、弘发巷3号、南村新苑、公交花园、安居园、银厦广场、翡翠山庄、翠香花园、湾仔中学生活区、华海路84号、东风路110号小区、公安村一期、青竹花园中北区、狮山光华街片区等。
记者采访中获悉,此外,香洲区计划在2021年内新开工7个小区,包括翠香街道的英卓大厦、邮政小区,狮山街道的香宁一街片区、南坑街小区、南厦一街17号小区、石榴巷小区、桃园新村。投资估算约1.1亿元,惠及群众1414户,目前全部都在方案设计阶段。
香洲区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香洲区将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每年投资2亿元、建设10个的进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十四五”期间约能改造57个2000年前建成且需改造的老旧小区。
新闻推荐
香洲水质净化厂三期项目月底前通水 新增污水处理规模5万吨/天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蒋毅槿报道:近日,市水务局检查组前往香洲水质净化厂三期建设工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并召开项目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