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康复训练和托养服务。关铭荣摄
今年5月16日,是第31次全国助残日。残疾人不仅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对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更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4月30日,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金康园)、金湾区精神康复医院同时揭牌,前者为珠海市首家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后者是珠海西部首个公立精神康复医院。两者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金湾区残疾人事业和心理(精神)健康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
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大康复机构的投入使用,将优质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推动辖区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接下来,金湾区还将着力拓展服务供给质量和方式,聚焦民生服务的“关键小事”,为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有效服务。
●王韶江
康复中心让特殊儿童回归校园
走进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门,一面两层楼高的攀岩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中镶嵌着两扇对开门,从门中钻入,走过索道、溜下滑梯,就来到一片由草地、大树等组成的大自然情景公园。
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大自然情景公园不仅是游乐园,更是感知探索的情景训练场所。孩子们在游玩之中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提升对大自然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
今年4月19日开始,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0—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全日制康复服务,为特殊儿童提供免费、持续性的康复训练。不少此前只能去香洲区接受收费康复的孩子,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免费康复训练。
今年2岁的玲玲(化名)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从去年开始,玲玲在奶奶的带领下,在香洲区某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接受治疗。早上9时出发,回到家就已经下午2时,而真正治疗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并且每月只能享受5次免费治疗。
“从家到康复中心有40多公里,去一次要转三趟公交车,花费两个多小时。”玲玲的奶奶叶女士介绍,舟车劳顿之外,更难以承受的是康复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免费次数之外,每小时150元的治疗费用对我们来说实在昂贵,只能在家里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
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为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5月初,叶女士将玲玲送来综合服务中心,“在这里能接受每周5天、每天6小时的康复训练,还有免费专车接送,家庭负担大大减轻”。
在金湾区,享受到福利的不止叶女士一家。家住红旗镇的梁女士小儿子发育迟缓,如今2岁半走路尚不稳健。
“此前在市区医院做康复,能排上住院的号还好,可以报销。排不上就只能去门诊,一个月花费近万元。”为了照顾小儿子,全职妈妈梁女士头发白了一片,“去年丈夫失业,孩子的病只能断断续续治疗,心里难受又无奈。”
上周,将孩子送来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后,梁女士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看着孩子的持续康复有了着落,梁女士也恢复了精气神,不仅染了头发,还盘算着找个时间合适的工作补贴家用。
“一共有20多名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根据健康状况以及恢复情况的不同,孩子们被分配在海豚班、企鹅班以及大象班中。目前已经有1名儿童通过治疗,成功回归学校。”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为0—6岁残疾儿童提供抢救式康复服务,中心还提供7—17岁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成人康复训练、家属支援等服务。
托养中心全年不间断免费服务
特殊青少年之外,特殊成年人同样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空间。
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楼四楼主要面对成年特殊人群开展的服务,该楼层除了配备运动治疗、语言认知、作业治疗等训练室和评估室外,还有6间休息室,可以提供特殊人群的日托服务。
在训练室里,一个造型奇特的小盒子吸引了记者注意。盒子里面有各种锁具,还有插销、螺丝、开关等。现场的康复师介绍,这是一个手功能组合训练箱,偏瘫、手功能比较差的患者经常用此训练会有所改善。
康复室里的数字化智慧评估与训练系统利用率同样很高。该系统通过图形、颜色、音乐等对记忆障碍、思维混乱、痴呆患者大脑受伤区域进行训练。系统内设置有注意力、记忆力、空间知觉、问题解决、创造能力等训练模块,可以帮助患者训练个人清洁、日常家务,以及融入社会的各项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还为辖区内重度精神、智力和一级肢体残疾人设立了托养中心。
托养中心独立于特殊儿童需求支持中心及特殊人群需求支持中心,位于另一栋4层建筑,拥有床位45张,可提供全年不间断免费托养服务。
在这片区域里,最引人注意的设施莫过于镶嵌在屋顶的轨道和垂挂在空中各种形式的吊兜——天轨。天轨可以从病床通向卫生间、洗浴间,满足平时上厕所、洗澡的基本需求,也可以通向食堂和孩子们的大自然情景公园,鼓励患者“走出”病房,加入康复大家庭。
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完善自身设施的同时,也在加快搭建服务网络,让残疾人服务更有温度。
针对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周边区域之前没有公交覆盖的情况,金湾区残联一方面采购接送服务,为各镇残疾人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另一方面会同区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到现场勘察,研究项目周边道路情况,调整公交线路。目前,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附近公交已覆盖到位,且有专车每天来回接送服务对象。
金湾区残联理事长陈松源介绍,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饭堂也将于近期开放,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该中心将解锁更多残疾人服务,完善各区域功能,为区内残疾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康复训练和托养服务。
■链接
一家精神康复医院的“公建民营”探索
随着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投入与扶持力度的加大,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家庭困难精神病患者救助等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相继出台,主动到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日益增多。面对精神病患者日益增加的治疗需求,金湾区急需新建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
今年4月30日,金湾区精神康复医院举行揭牌仪式。该院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提供开放式管理的临床心理科、心理物理治疗中心、康复模拟职业等特色服务。
“受限于硬件条件,以前的科室仅有100张床位。最高峰时,科室收治了180多名患者,不少人只能挤在走廊。”金湾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杨明杰介绍,新建成的医院拥有床位200张,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诊疗面积是之前的10倍多。
诊疗面积提升的同时,金湾区精神康复医院的硬件设施、就医环境也进一步提升。
走进该院,一间设立在大厅的超市格外显眼。与市面上常见的普通超市不同,这间康复模拟超市里的服务员均为医院患者。
杨明杰介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与社会长期脱离,又长时间处于被照顾的状态,生活能力和社会认知功能严重退化。康复模拟超市旨在帮助他们接触社会、改善功能障碍,在病情稳定或治愈后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
康复模拟超市只是该院诸多精神康复治疗场所之一,此外还有康复模拟家居训练室、绘画治疗室、舞蹈治疗室、音乐治疗室等场所,以及读书阅览室、棋牌室、休闲茶吧、园艺种植区等休闲区域,利用环境氛围,帮助患者恢复参与社会生活的功能及重建独立生活能力。
除提供各类精神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外,该院还开设开放式管理的临床心理科,为因工作生活压力、应激性刺激事件等造成心理障碍的人士,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并寻求系统的环境支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甘丰恺实习生黄嘉欣报道:5月9日,“关爱困境儿童·浓情蜜意母亲节”专题活动在金湾区红旗镇三板社区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