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暂停运行,图为一车站站台。本报记者 曾遥 摄
5月31日下午,珠海市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处置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举行,16位听证参加人围绕“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拆除还是保留”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多数听证参加人支持政府放下包袱,早日拆除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
□本报记者郑振华
有轨电车未能发挥应有功能
在听证会上,听证陈述人首先对决策草案进行详细说明。据听证陈述人介绍,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于2013年9月正式开工,2017年6月开通试运营。由于供电技术缺陷、故障频发,线路客流量少、运营成本高,持续技术改造未达到预期要求,未能发挥轨道交通应承担的社会功能,且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2021年2月市两会期间,多位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建议市委、市政府早日拆除有轨电车1号线。
今年4月29日,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局门户网站发布关于征求决策草案意见的公告,列出两套方案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方案一是拆除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拆除有利于避免运营费用投入扩大,消除安全隐患以及降低安全风险,新增和优化后的常规公交已替代原有轨电车客运功能,可释放路面增加机动车车道数量并同步配置公交专用道。方案二是保留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保留存在着技术改造久拖不决的风险、技术改造测算成本高的问题,但可为梅华路沿线居民多提供一种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
多数人发言支持拆除有轨电车
当天的听证会主要围绕由珠海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的《珠海市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处置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征求意见稿)》展开。各听证参加人畅谈了有轨电车1号线拆除与保留的利弊,除1位沿线居民代表支持继续保留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外,其余听证参加人均支持对其进行拆除。各听证参加人还就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拆除后的相关设备回收利用、梅华路交通优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听证陈述人对有关意见现场予以详细回应后,与听证参加人进一步开展自由讨论。
听证会最后,听证陈述人表示,在听证会后将对各听证参加人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研究论证,充分采纳合理意见,完善决策草案,为下一步决策机关科学审慎地做好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处置工作提供详细参考。
公交“补缺”解决居民出行问题
据了解,自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试运营以来,发车间隔10分钟至17分钟,日均客流3378人次,客流强度每日每公里404人次,与可研报告预测的每日每公里7700人次的客流强度有较大差距,未能发挥轨道交通载客量大的优势,社会效益不理想。
今年1月22日,有轨电车运营公司基于供电技术缺陷、安全隐患等因素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公告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暂停运行。珠海公交集团同步加密、优化了沿线公交线路,新增了与有轨电车1号线完全重合的17A常规公交线路,加密梅华路上一直运行的5条常规公交线路(16、17、55、B5、B6路),完全覆盖了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运营的线路和站点。自3月8日之后,梅华路上常规公交日均客流量达到3210人次,完全承担了原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的日客流量,沿线公交线网优化后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新闻推荐
“警察叔叔给奖品太棒了” 珠海边检总站湾仔边检站为定点帮扶山村儿童送“六一”福袋
湾仔边检站支教民警与学生们一起玩游戏。本报记者程霖通讯员许嘉伟摄本报讯(记者许晖)5月31日,广西三江县同乐乡高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