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湖路路口拓宽后,通行畅快了。
“安装了摄像头,就像有了"保镖",住在小区安全感增加了。”“小区门口路灯终于亮了,再也不用摸黑回家了!”“石溪路拓宽了,出门再也不堵车!”……近日,凤山街道红荔社区多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快速落实落地,家住金逸路、红云路、明月路周边的居民开心了。
全市“民生微实事”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上级部署,红荔社区党委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及时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惠民利民实事成果,聚焦民生需求,精准服务群众,先后开展了1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事,切实提升了红荔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采写:本报记者何进通讯员黄瀛
摄影:本报记者赵梓
高清摄像头“上岗”居民安全感增加
“小区的治安监控老化无法使用,发生好几起盗窃案都查不到人,街坊们都十分担心居住安全,希望多安装几个摄像头!”在“民生微实事”项目征集阶段,红荔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家住熙园小区的刘阿姨反应了小区安全问题。
群众安全无小事,解决问题不延迟。红荔社区党委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争取资源对熙园小区治安监控进行改造升级。
在凤山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短短1个月时间,熙园小区的15路监控系统、出入口车辆道闸、门禁及配套线路系统全新升级,小区安防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15路全新的高清摄像头“上岗”,熙园小区角角落落都能照应到;门禁、道闸的投入使用,规范了小区出入秩序……小区安防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大大增加了熙园小区居民的安全感。
三条道路齐齐亮灯居民幸福感增强
“这条路夜里太黑了,大家都不敢走,下班回家都是绕远路。”“有好几次,夜间骑着电车的快递小哥与行人发生碰撞,造成了事故”“天一黑,小区居民尤其是长者和小孩,害怕天黑摔跤,晚间都不敢走这条路出门遛弯!”……此前家住金逸路、红云路、明月路附近的居民们都盼望着家门口的马路能增设路灯,照亮夜晚回家的路。
“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红荔社区党委立即通过“线上+线下”,上门入户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本着“民事、民议、民决”的服务理念,多次召开“民生微实事”协商议事会,确定为上述3条道路安装路灯。30多名居民代表还积极建言献策并对项目质量把关,对路灯材质、形状设计、亮度瓦数、安装数量等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通过了建设方案。
4月初项目启动,仅用了一周时间,金逸路全线22盏30瓦的路灯,红云路6盏亮度60瓦、高6米的灯柱均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4月底,明月路的路灯也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这3个“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快速落地,让3条道路周边8个小区、近万名居民告别了夜间摸黑出行。
破解家门口交通瓶颈居民获得感提升
开车出行,很怕的就是道路突然变窄形成的“交通瓶颈”,尤其是拐弯路段,容易导致车辆拥堵,剐蹭事故上升。
“小区门前拐弯的香湖路路口实在太窄了,四车道突然变成了两车道,遇上会车,一不小心就把对方车辆剐蹭了,这样的小事故三天两头发生,邻居们没少陷入纠纷!”……说起之前家门口“葫芦口”般的路况,华发四季小区业主们个个挠头。
“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红荔社区党员以担当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在得知石溪路即将改造升级的消息后,社区党委积极主动链接社区资源,立即联系社区“双报到”党员——市交警支队设备科的余警官,由他牵线向有关部门反映居民心声,得到了市交警部门的大力支持。
4月7日,红荔社区党委负责人和“双报到”党员召集华发物业、珠海正方公司代表到路口进行现场勘察,制定改造方案,解决香湖路、红云路交石溪路2个“葫芦口”路面的拓宽问题。经过短短10来天的施工,增加了一条车道后,原来的“葫芦口”消失了。
向社区“吐槽”的意见、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如今出行更方便,心情也更畅快了,红荔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得到提升。
新闻推荐
珠海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发布通知 不戴口罩不准进入市场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陈雁南)6月1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切实防范疫情传播,珠海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发布《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