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洲村改造后的垃圾房整洁干净。本报记者 张帆 摄
本报讯(记者张帆)莲洲镇粉洲村村口的露天垃圾池,由于建造简陋,垃圾池中的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民生微实事”的实施,粉洲村露天垃圾池项目升级改造完工,这件困扰村民的烦心事终于得到解决。
6月12日,记者在粉洲村村口看到,原本简陋的水泥砖墙露天垃圾池已更换,取而代之是一座崭新的封闭式垃圾房。据了解,该垃圾房占地面积124平方米、高4米,外立面采用了透气孔钢板,有利于空气流通,减少异味。顶部加盖了仿岭南元素的钢结构树脂瓦顶棚,防止垃圾被大风吹走,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垃圾房还设置了4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村里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达2至3吨,以前的垃圾池是露天设计,垃圾经常被风吹到旁边的农田,夏季容易滋生蚊蝇,渗出的污水和散发的臭味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粉洲村党委书记吴东成介绍,村委会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征询改造露天垃圾池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最后成功申报成为斗门区“民生微实事”项目,由斗门区环卫管理所负责落实。
干净、整洁、规范的封闭式垃圾房,有效解决了垃圾污染等问题,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水平。这件“民生微实事”项目得到了村民的夸赞。“建了这个垃圾房,漂亮又好用。”村民陈伯说,垃圾污染没了,大家也更愿意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耿晓筠报道:6月8日,市民李女士致电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对该行斗门支行保安员梁健全拾金不昧行为和银行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