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期间,外围市场再次大幅波动,影响市场的因素主要还是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消息。不过,这些消息一旦被市场消化,行情应该回到其自身运行的轨道中。
当前,国内A股市场的运行特征仍然是调整探明年内底部为主,年初以来的下跌幅度仍然保持在17.10%的波幅。进入4月后,中美贸易摩擦的消息并未对市场走势产生更为恐慌性的影响。可见,目前沪指对利空消息的化解能力较强。
如果短期利空出尽,沪指能够在3000点上方止跌,相信月内会出现一波反弹,而且有望回补上月23日形成的下跳缺口。这个缺口宽度是2005年8月25日以来最大,对其回补有较强的暗示作用。一旦这个缺口被回补,短期均线系统将得到收复,并有进一步反弹的机会。
两年来,沪指运行的形态显示目前所处的区域是属于区间振荡的底部区域,尽管指数不代表个股走势,但市场的系统性价值仍然不可忽视。从风险的角度来说,此时的系统性风险应该处在相对低水平状态,这意味着未来的系统性收益水平会提升。长线而言,熊市末期低位吸纳,在下一个牛市中逢高了结,比牛市过程中入市的风险低收益更高,至少不会轻易成为严重的套牢一族。
股市盈利的机会总是在熊市中孕育,在牛市中壮大,在狂热中消失。当前市场的性质,正是5178点熊市以来孕育盈利机会的又一阶段,尽管本栏不能确切肯定熊市已经结束,但这次熊市周期中的形态与2009年3478点之后的那波熊市有很大区别。
从2009年至2013年的4年时间中,沪指每年都创下新低且没有新高,而这次熊市从2016年以来却正好相反,一直没有新低有新高。可见,这次熊市暴跌过后,市场一直处在横向振荡偏强的状态。因此,本栏认为在过去两年间,沪指实际上在构筑着一个更大上升空间的启动平台。随着短期利空消息淡化或出尽,反弹行情有望再次出现。首先,回补上方缺口是看好后市的重要一环。
(赵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