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维实习生郑敏芳北京报道
围绕A股交易环节的监管形态正在悄然进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沪深交易所日前向证券公司为主的会员机构下发了有关客户股票交易行为监测的相关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券商加强对客户异常交易的监控力度,对于虚假申报、自买自卖、在涨跌停价格报单等情形进行重点监控。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交易监管要求,是去年4月份《关于加强重点监控账户管理工作》通知的延续。
“之前的监管重点放在了账户管理上,而此次主要是对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3月21日,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表示,“但异常交易并不等同于违规认定,强化监管的目的是弄清楚背后异常的原因,提前排查其中风险和潜在的违规活动。”
“此前针对重点账户的监管对市场的正常交易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将异常交易放在券商端,一方面能够提高异常交易的排查范围和力度,同时也能够更精准地排查交易风险,实现区别对待。”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表示。
“市场化方向的监管,就是要让中介机构更多的承担起一线监管的职责。”上述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表示,“这一监管方向是将一些异常交易的判定情况先交给券商层面,体现了更加尊重交易参与方、更加市场化的监管理念。”
无独有偶,在针对现阶段场外配资监管上,监管层也大多通过要求券商做好配资监控、防范风险为主,而并非直接针对潜在违规活动入场核查。
例如日前中证协召集部分券商召开的专题会议上,要求其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做到勤勉尽责,规范证券从业人员的执业要求。而针对刚刚放行不久的信息系统外部接入工作,监管人士则提出要严格进行规范,排查相关风险。
记者了解到,广东、湖南等地证监局召集辖区内券商分支机构负责人开会,要求与会券商负责人从严客户情况审查,强化配资风险监管。
与证监会在2015年针对场外配资的入场核查不同,此次针对配资活动的治理主要落实者仍然是证券公司。
“无论是异常交易,还是配资监管,都是一种KYC(Knowyourcustome,了解你的客户)的过程,证券公司需要更加深度的了解客户的情况、资金来源合法性、交易行为合规性等信息,是把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入口关。”上述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KYC政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部分成熟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中,在反洗钱、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领域,KYC政策都是监管当局的重要监管工具。
“易主席之前说要"敬畏市场",这种监管模式也是一种更依靠中介机构、市场规律的监管模式,所以这也是一种制度层面"敬畏市场"的落地。”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部分中小券商风控机制和合规管理仍然缺位,遵循KYC监管有时会和券商利益冲突,因此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覆盖。
“KYC政策需要从严审核客户情况,把客户的一些异常交易或者违法违规活动进行上报,很有可能会对券商利益带来影响,券商一方面没有动力上报异常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券商部门之间防火墙作用不明显,所以也难以公正、客观的对KYC政策做到真正落实。”华中一家上市券商资管人士坦言。“单纯依靠KYC政策恐怕难以实现监管的全面从严要求。”
但前述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则表示,强化中介机构相关职责与监管机构维度的监管并不冲突。
“强化中介机构职责扩宽了监管主体的维度和边界,但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会有所松懈,针对发现的违法违规活动,监管当局仍然要做到全面依法从严监管。”该人士坦言,“几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日前因为配资而遭到派出机构处罚就是例证。”
(作者微信:lw8346860)
新闻推荐
沪指在前期高位3130点面前的谨慎心态,在周四的盘面中显露无遗,尽管量能有所放大,且算是在近期的震荡整理中第三次收盘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