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港股上市的美团点评正式迎来B类股票解禁,股价小幅下跌。据悉,此次解禁的股票总数量接近27亿股,占总发行股数的46.6%。尽管股价小幅波动,华尔街投行Bernstein发布的报告依然对美团的外卖业务进行了乐观评估,认为平台与过百万商户间已形成了良性循环,网络效应显现。
占外卖市场六成
与商户形成网络效应
据了解,就在美团B类股票解禁之际,华尔街投行Bernstein发布了《阿里VS美团:谁是餐饮外卖的赢家?》的报告,报告称目前中国外卖市场只剩下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参与者,美团依旧保持领先地位,Bernstein认为这主要归功于美团外卖中餐厅和消费者之间的积极反馈循环。
报告数据显示,自2017年5月以来,美团在外卖市场占比持续保持六成。此外,美团平台上目前共入驻了500多万家餐厅,与这些餐厅的长时间合作使得商户与平台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稳固。据悉,从早期的团购算起,美团与部分餐馆合作达10年。如今,美团已有3万名当地销售人员与全国各地的餐馆和其他商家合作。其实这已经是美团外卖业务在短时间内第二次引起了华尔街投行的注意。就在美团3月11日晚发布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后,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便发布美团点评的研究报告,给予美团“增持”评级,并将美团的目标价定为70港元,看好美团未来发展。
此次大摩给予美团“增持”评级主要基于美团不断增长的餐饮外卖用户购买频率带来销售增长、更高到店变现率以及新业务将从较低的基数增长。大摩称,2018年,美团餐饮外卖订单市场份额保持在60%左右,凭借其在消费者和商户的领先地位和持续投资,大摩对美团外卖业务前景保持建设性的看法。大摩认为2019年竞争将会继续,行业增长可能会放缓并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美团外卖业务的亮眼表现从其财报中可一探究竟,财报显示,餐饮外卖业务总交易额由2017年的1711亿元增至2018年的2828亿元,收入增长81.4%至2018年的381亿元。财报分析原因在于用户基础及每名用户平均购买频率增加带动餐饮外卖交易笔数上升。
超三成餐厅只用美团
助商户引流获客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指出,美团的客流量相对较强,且随着城市等级的降低,美团的优势越来越大。根据报告显示,有32%的餐厅只使用美团,餐馆也愿意向平台支付更多的费用,以换取更多的订单。南都记者此前曾对入驻美团的商家进行过深入采访,其中一间东南亚风味的餐厅已经与美团合作长达8年,其老板王建新曾向南都记者表示,美团的团购、代金券等引流手段可谓是营销利器。他透露门店有四分之一的业绩都来自美团的代金券引流手段,美团针对商户的推广通以及精准广告投放都让餐厅有更高的获客效率。
据了解,美团点评目前连接着3.8亿活跃用户,中小微商户可以在线上精准曝光,提高获客能力。为此,美团还提出“全景生活营销”理念,建立从门店的广告内容展示、交易到口碑积累、门店综合打分的营销正循环,有效提升了复购率及忠诚度。
接入美团平台的烤肉店创业者吴可盈告诉南都记者,在门店拓展逐步成规模后,美团的IT服务能力开始反哺门店。她表示:“我们用的美团后台会看到营业额、好评率、差评率、浏览量、转化率等,我每天会看几家店的数据然后做针对性调整,比如看到转化率低会思考为何客人光看不来就餐,或者哪些菜品卖得特别好等。”吴可盈表示,之所以能查看到如此详细的信息,是因为店铺内全部使用的是美团的收银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行为数据,提高了店铺运营效率。
采写:南都记者徐冰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谭楚丹“受理材料时监管层不做实质判断,只对于不齐备的材料要求补齐,跟企业没关系,不意味着企业行不行。”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