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大海、喜欢动物,大学报志愿时,她选择了海洋生物专业,并从此与之结缘;她与团队培育出斑节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研究成果被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多年来,她获得了大量荣誉,推动了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她就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处长邱丽华。
让本土斑节对虾成为大众餐桌美食
邱丽华表示,她和团队主要致力于斑节对虾繁育技术及性腺调控机理研究。斑节对虾是我国本土物种。经常为家人烹制美食的邱丽华认为,这种虾“个头大、味道香、营养丰富,尤其适合节日聚会场合”。
因为人工养殖技术不成熟,沿海渔民养殖斑节对虾成功率很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沿海渔民大多选择养殖从国外引进的南美白对虾。
为了让这一本土物种重新焕发活力,邱丽华和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斑节对虾人工繁育研究中,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邱丽华和同事们需要从一代又一代的斑节对虾中挑选那些生长快、抗病力强的虾苗进行培养,“把它们作为母本、父本,一代一代地将这些优良性状保持下来”。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和培植超级杂交水稻一样,只不过领域不同,都是通过不断的研究,找到我们认为的最优良的品性。”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摸清了斑节对虾的繁育特性和调控机理,确定了雌虾卵巢发育的调控网络,建立了全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培育出斑节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南海1号”,使斑节对虾养殖成本大幅下降,解决了制约生产的难题。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水产养殖从业者,邱丽华对科技创新的力量有着深刻体会。“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可以全方位地监控和管理产品质量、经济成本、环境质量等,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更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她说。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20多年来,邱丽华先后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948”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等150多项科研项目,在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新品种研发、鱼虾发育及抗病机理等方面作了大量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尤其在斑节对虾新品种、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她的技术成果在广东、海南、广西等省推广应用,带动渔民脱贫致富,累计新增产值约20亿元、新增收入约9亿元。获得各类奖励1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技术专著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2014年破格晋升为三级研究员。多次被评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文明职工标兵,南海水产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所在的团队被评为“农业部科研创新团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邱丽华女,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方向主要为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有:斑节对虾,花鲈等,尤其对斑节对虾卵巢发育机理研究较为深入。目前主持和参加了多项课题,包括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国家948引进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次,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011年当选为广东省直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10年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人英才计划”,2013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19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新闻推荐
继纯电、插混、氢能源等之后,新能源汽车队伍又迎来新的面孔——甲醇汽车。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委联合印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