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时隔3个月后CPI重回“2时代”。业内预计,全年物价将维持温和运行,为宏观调控留有较大空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猪肉鲜菜价格上涨推升CPI
从同比来看,3月份CPI涨幅较前一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3.5%,影响CPI上涨约1.04个百分点。
食品中,影响物价变动较多的是鲜菜价格。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流通消费价格处处长董雅秀说,春季是蔬菜上市的淡季,加之受多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快,同比上涨16.2%,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
此外,猪肉价格上涨5.1%,为同比连降25个月后首次转涨,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专家胡智胜分析,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市场供应偏紧。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全部上涨。其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7%、2.4%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94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说,上述非食品类商品服务价格近年来保持稳中有小涨的趋势,折射出消费重点逐渐从基础生活品向高质量消费品和服务转移的趋势。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其中鲜菜、鲜果、家庭服务、中药和西药价格涨幅相对较大,在5.2%至6.9%之间。
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有所回落
从环比来看,3月CPI下降0.4%,较前月由升转降,体现出部分商品、服务价格最新变动趋势。
例如,春节消费旺季过后,鸡蛋、鲜菜、水产品、牛肉、羊肉和鸡肉等部分鲜活食品价格有所回落,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21个百分点。此外,非洲猪瘟疫情势头趋缓,各地猪肉价格涨跌互现,对物价环比变动的影响较小。
在非食品类商品和服务中,教育和文化娱乐价格环比下降1.6%,降幅最大,因为春节后出行人数减少,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较旺季时下降15.9%、11.1%和1.5%,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同时,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因为务工人员返城,劳动力增加,车辆修理与保养、家政和理发等服务价格环比回落。
刘学智分析,受消费稳步升级拉动,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是一个长期趋势,并不会出现短期“陡峭”拉升。
预计全年物价温和可控
尽管3月份CPI同比涨幅较前月明显扩大,但业内人士预计,2019年我国物价仍温和可控。
食品价格方面,上海市价格监测与成本调查队负责人介绍,随着气温逐步转暖,蔬菜供应持续增长,菜价将逐步止涨。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研究员刘丽说,猪肉价格在前期快速上涨后,近期已呈现平稳态势,且猪肉消费需求整体平稳,预计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可控。
交通银行、申万宏源等机构分析,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不足以产生推高物价的流动性因素;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降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因此输入性通胀条件也不具备。预计今年物价运行总体平稳,部分商品价格或因季节性因素波动,但整体温和可控。
■经济观察
以优质供给激活消费大市场
从今年1至2月的消费走势看,我国消费市场在去年增速放缓的基础上平稳增长,部分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消费继续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增长从出口、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消费市场呈现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制约消费市场提质扩容的一些问题凸显。一面是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面是有效供给不足,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制约了消费升级。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所增加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稳定器”作用意义更加凸显。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消费和供给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以优质供给激活消费大市场,一方面要加快补齐供给短板,通过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引入充分竞争,促进消费不断升级,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引导消费新模式加快孕育成长;另一方面,要根除消费领域的痛点、堵点,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是要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壮大旅游产业,稳定汽车消费,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今年以来,从优化供给入手,一系列硬举措正在落地实施,为全年消费平稳增长夯实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文/孟起“金康SERES计划在2025年以前,累计推出25款以上车型,覆盖SUV、轿车、MPV以及跑车等。”4月10日,金康SERES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