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记者 陈燕青
深耕财经报道,哪里有财经热点,哪里就有深圳商报记者的身影。深圳商报的财经类新闻曾被证监会内部信息系统收录数量位居全国媒体第十三位,综合性媒体中第二,由此不难看出深圳商报的影响力。
位列证监会信息榜综合媒体第二
2013年,一份证监会内部信息系统收录的媒体信息榜在网上广泛流传。根据这份榜单,原始出处为深圳商报的财经类新闻被该系统收录数量位居全国媒体第十三位,在综合性媒体中排行第二。
其中,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证监会指定信批媒体位居专业财经媒体前三位,而深圳商报以原始信息出处为标准的收录量为7047次,位居入榜的全国近百家媒体中的第十三位。
深圳商报之所以能被监管层高度关注,是因为其对证券市场重大事件的敏感度和把握。
深圳商报是第一家开设证券专版的报纸。早在1993年7月,深圳商报就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主办《深圳证券》专刊,开证券报道风气之先。26年来,财经证券报道一直是深圳商报的强项。从亿安科技、中科创业、蓝田股份,到乐视网、长生生物、国民技术,从股市的大起大落到债市的打黑风暴,从配资扰乱市场到网络牛股骗局,本报记者均第一时间敏锐捕捉并发表系列报道,揭示了其中的黑幕和深刻教训。
每一年的年终,本报都会进行盘点,对证券市场进行回顾和展望,备受股民好评。如《2005年沪深流通市值缩水逾千亿元》《2005中国股市回顾:十大新闻、十大牛股、十大熊股》《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事件》《2018年资本市场十大猜想》等报道,均成了当时点击率颇高的财经证券新闻。
作为深圳本地媒体,本报对深圳上市公司尤其关注,去年推出了走进深圳上市公司系列报道,采访了歌力思、长盈精密、海能达、名家汇、艾比森、彩生活等知名公司高管,与投资者分享了他们成功的经验,备受上市公司好评。
聚焦证券市场开放
从QFII到沪股通、深股通、债券通开启,再到A股被纳入MSCI、罗素富时指数,中国证券市场最近30年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深圳商报也密切跟踪和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采写了一大批优秀稿件。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深圳商报记者见证了深交所和港交所的开通仪式,发表了《深港通正式“通车”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迎来新里程碑》一文,同时推出了深港通的系列报道,备受业内关注,并获得了广东新闻奖。
2017年6月21日,A股经历了多次冲关后终于被MSCI宣布纳入,深圳商报记者发表了《中国A股“入晟” 期待行情入胜》《中长期更多资金将会流入蓝筹股》等系列文章,深度解读MSCI对A股的影响。
2017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开通,深圳商报记者在此前后发表了《债券通首日交易逾70亿元》等文章,见证了中国债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2018年9月27日,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深圳商报记者在此前后发表了《全球两大指数公司争抢A股》《A股“入富”证监会点赞》等系列文章。
最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大步迈向国际化,深圳商报也见证并聚焦这一历史进程,推出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备受投资者好评。
提供投资参考
除了证券报道,深圳商报对于银行理财、外汇、期货、保险、信托等泛财经、大理财领域也颇为关注,推出了《新奇保险令人脑洞大开》《“以房养老”靠不靠谱?》《贷款骚扰电话没完没了何处打来》等热点报道,备受市场好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深圳商报的财经报道是深圳地区乃至华南最受欢迎的综合类财经新闻报纸。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深圳商报包含了股市、期货、外汇、银行、信托、保险等各个财经领域,内容包罗万象,紧跟热点新闻,做透做精相关新闻,是许多财经行业人士每天必看的报纸之一,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精彩和独家的报道。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深圳商报财经报道通俗易懂,多角度解读财经热点,将晦涩难懂的财经事件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非常贴近老百姓,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具备较强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赵方圆)近日,记者从证监会官网获悉,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定于5月16日将首发上会,此前一波多折,曾多次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