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刚刚针对华为等公司发布限制交易令,转头又给出“临时通行证”。这种“临时通行证”到底有多大意思?谷歌为何“断供”华为?美国相关产业到底是何态度?
限制令和“临时通行证”是什么?
美商务部15日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名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但如果美国认为技术的销售或转让行为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则会拒绝颁发许可。美国政府的默认审查状态为否决。
据美国商务部20日的声明,获得“临时通用许可”的美国企业可向华为及其68个非美国附属公司出口、再出口和转让产品或技术,但这一许可是“特定”和“有限的”,仅针对在美国已使用的华为产品和服务。这一举措自5月20日生效,持续到8月19日。美商务部还将评估是否会延长期限。
这在一定程度上“松绑”了美国政府对华为采取的出口管控措施。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临时通行证”只针对现有设备和现有手机的软件升级服务,因此,并不等于完全推迟了此前的出口管控措施。第二,“通行证”能不能继续延长,主动权掌握在美国政府手里。
美方为何这么快“自打脸”?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美国农村地区依赖华为设备提供移动服务,将直接受到美方对华为管控措施影响。
美国农村地区电信和宽带设施严重落后,导致美国城乡间存在“数字鸿沟”,而性价比更高的华为设备原本有利于推动这些落后地区的“数字改造”。
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说,临时通用许可使现有华为手机和(美国)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得以继续运行,“让运营商有时间作出其他安排,也让美商务部有空间决定如何对目前依赖华为设备提供关键服务的美国和外国电信服务商采取适当的长期措施”。
第二,美国半导体产业和科技企业已受创。英特尔、高通、博通、美光、思佳讯、科尔沃、西林克斯和新飞通等华为在美国的供应商股价持续走低,反映出市场对美商务部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的普遍焦虑情绪。
谷歌为何“跟进”断供华为?
据美国媒体19日报道,因美国商务部的限制交易令,谷歌公司已表示将停止向华为公司提供安卓系统的技术支持。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说,面对美国政府强大的行政权力,美国企业依据美国商务部的限制令来“出牌”是他们不得不承担的“合规成本”,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乐于接受这种“自损三千”的做法。
谷歌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谷歌遵守美国政府的要求,与此同时,现有华为设备上的Google Play等服务可以继续使用。
对于美国政府任性“限制令”可能造成的“多输”结果,其实美国产业界心知肚明,言谈话语中也或委婉或直接地表露了心声。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会长贾森·奥克斯曼认为,限制企业购买的任何决定都应基于证据以及对风险进行的严格分析,而此次限制举措可能给美国相关行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主席约翰·诺伊弗发表声明,敦促美国政府以“完全透明的方式”采取行动,并“听取美国产业界的意见”。
英飞凌也“断供”华为?假新闻!
针对日本媒体报道称“英飞凌暂停向华为供货”,记者20日从德国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获悉,截至目前,英飞凌向华为公司出口的绝大部分产品不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影响,这些产品将继续向华为出货。
该发言人还说,受美国出口管控措施影响,英飞凌公司需采取相应合规措施,“原产于美国的货物不得不停止交付”。
英飞凌公司是欧洲主要芯片供应商之一,前身为西门子公司半导体事业部,2018年经营收入76亿欧元,其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炎炎上海报道互金沉浮第一季这是一个两极分化的行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公司从巅峰时期的7000家平台,到目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