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这意味着,作为财产性收入“主战场”的投资理财市场将迎来更多机会。居民理财将迎来哪些变化?与大家“钱袋子”息息相关的改革将从哪些方面推进?一起来看看吧!
财产性收入在“钱袋子”
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先来看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619元,这个数字在2013年还是1423元。与此同时,财产净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从7.7%提升到了8.5%。
这说明,财产性收入在“钱袋子”中地位越来越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加入理财大军,花心思打理自己的“钱袋子”。
人们旺盛的理财需求背后,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发展不断释放的红利。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适合的金融产品给适合的你
“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规划纲要中这个表述受到市场关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回报,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需要开发与各类居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总量上我们的理财产品已经很丰富,但从结构上来看,还有一些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曾刚说,居民需求是多层次的,不同类型主体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目前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相对不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养老相关的理财产品需求会更加旺盛,未来也是发展的重点。
实际上,金融产品的开发离不开繁荣健康的金融市场。伴随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可以预见,未来的市场交易规则将更公平、信息披露将更透明、违规行为将得到更有效约束。(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张麒今天我们用马克斯·韦伯的思想进行分析,《红楼梦》放出耀眼的光芒,王熙凤、贾探春、贾宝玉等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