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北京3月9日电】(特派记者 崔霞 张妍)3月9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与东莞人文相通、地理相连,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和科研创新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业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梁维东表示,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了东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5798家,在过去三年实现每年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内部设立研发机构的,占比逾40%。加工贸易型企业,出口产品中超过70%属于ODM(委托设计)和OEM(自有品牌)。特别是在松山湖区域,已经聚集了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在创新驱动的推动下不断成长壮大。
以世界第四台、中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为依托,东莞正在松山湖片区打造中子科学城。这片区域与深圳的光明新区仅有一山之隔。梁维东透露,将在莞深之间打通一条隧道,让两个片区的人流、车流和物流往来更加便利,“东莞中子科学城将与光明科学城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同时,东莞还将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落户在中子科学城,比如2018年11月,中科院与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签署《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作为重点合作项目,高能所与东莞市签署了《关于推进南方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南方光源项目有望落户在松山湖片区。
梁维东表示,为储备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东莞不仅重点打造东莞理工学院,还将在与深圳大空港片区毗邻的东莞滨海湾新区,建设一所新大学,这会是一所创新型大学,体制机制全面创新。该所大学偏向理工科方向,重点解决东莞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人才。
在生态环保方面,目前东莞已与深圳、广州共同推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交叉执法。
“东莞的发展离不开广州、深圳、香港这些国际化大城市的帮助与支持。”梁维东表示,东莞与这些大湾区的“超级老大哥”们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东莞拥有制造业和产业集群优势,在产业配套服务和成本上也都具有优势。“现在我们的合作已进入加速期,相信未来合作更加紧密,合作效果更加丰硕。”梁维东表示。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宏连通讯员魏洪东、蒋鑫)古色古香的角楼、栩栩如生的木雕。昨日,在樟木头滨河体育公园西侧一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