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
讲述人:晓青,自由职业,来莞12年
风味产地:山东济南
晓青最早知道香椿树,是因为苏童的小说。香椿树街是苏童作品中的重要地理标签,小说里弥漫着暧昧的香气,让故事有了特有的味觉标识。
后来晓青到山东工作,才真正认识了香椿。有庭院的人家,总有一两株香椿树作镇院之宝。几场春雨过后,这种平日不起眼的树开始强刷存在感。眼看着树上紫红的嫩芽冒出来,随时可见爬梯上树的身影,树下等着接应收成的人嗓门都很大,闲聊中顺带炫个富——“这可是第一茬椿芽”,仿佛说给那些忽略春天的人。
吃过了香椿芽,这个春天才没白过。没有香椿树的人家,照例会在市场上、路边小贩的菜筐里买回几把香椿芽,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或者切碎撒在面条里,无论哪种吃法,香椿都是主角,要尽可能保其鲜香。
香椿特有的香气,原产地从小吃着长大的人,多数会喜欢;但后来才接触的人,有些会吃不惯。大概是先从书里认识这植物,晓青喜欢这味道,此时,香椿从苏童小说里模糊不清的感觉,变成实在的春之滋味。
山东人擅长采集各种时令野菜,荠菜、苦菜采了焯水凉拌或做饺子馅,槐花、花椒叶、薄荷叶,甚至秋菊的花瓣,用鸡蛋面糊包裹后油炸,各个季节,餐桌上总可以吃到不同的野菜,似乎在提醒着四季交替。
如今蔬菜产业化,大部分蔬菜没有了季节属性,随时可得,也便没什么特别的想念和盼头。于是,3月里在东莞的菜市场瞥见香椿芽时,晓青面露喜色。菜摊主人说,“今年第一批,有点贵喔”,一旁买菜的人问,“那是什么?”晓青想说,这是一种坚持只在春天出现的菜,错过要等一年。
兴冲冲地买回家,一边制作一边给东莞长大的小孩讲述香椿的前世今生,或许是感受到这道春菜的珍贵,小孩争抢着吃完大半盘香椿炒蛋。
晓青不忘@一下山东的老友们,问他们吃香椿了吗。离开山东有些年了,那些一起吃过的香椿,那些沉潜的香气,在春天里唤醒彼此,大家,都还好吗?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是茅洲河治理攻坚决胜关键之年,3月12日,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东莞部分)二期项目EPC+O工程正式开工。茅洲河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