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唐建丰取消药品加成、挂靠药品供应平台开展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市民看病就医负担逐年减轻。近日,南都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了解到,今年将继续在“降药价”上下功夫。去年一年,东莞药品采购成本综合降幅为18.59%,共节省金额3.96亿元,预计今年可节省金额达6.91亿至7.98亿元。
2018年药品采购节省3.96亿元
药价虚高其根源在于现行的医疗供给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医药领域改革的GPO模式将采购工作委托给第三方中介,由中介集中代理公立医院的采购需求,“带量”团购,利用中介对药品流通市场的熟悉和专业优势,在优先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价格压低。
自2017年起,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已在深圳药品供应平台开展药品采购工作,依托GPO组织专业的谈判议价能力,在降本减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与依托深圳平台GPO前相比,药品采购成本综合降幅为18.59%,共节省金额3.96亿元。随着东莞医疗机构在GPO平台的药品采购金额的不断增长,预计2019年可节省金额达6.91亿元至7.98亿元。
通过深化医改,全市41所公立医院、3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在深圳药品供应平台采购药品,实现全市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下降至26.23%。全市公立医院药品让利5.19亿元,为群众减轻负担6350万元。
实施药品零加成后医院大量缩减品种
目前,市民去医院看病,有时还会收到两张药方,一张在医院内拿药,可用医保;另一张要到外面的药店拿药,不能报销。南都记者走访市内多家三甲医院发现,几乎每家医院都有自费药房,患者无法报销,“有社保来看病,还得为医院账单之外的费用买单?”很多市民对此不理解。
南都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大部分医院药品很齐全,只有小部分药品缺货,如医保限额类、辅助类用药等,可能在医院买不到。因为医院药品采购储备,主要依据是医保目录和医院近年来常用药品用量。临床实际需要的,要超过规定的种类数量,此外,在实施药品零加成后,医院大量缩减药品品种,很多药品在医院里根本就没有。
“还有就是控制药占比,医院只能自己想办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向南都记者介绍说,市面上包含不同名称和规格的各种药品加起来可能有十万余种,医院内部的药房无法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这些药店就成了替补队员,其实也是医疗、医药、医保“三医”未能联动改革的表现。
市医疗保障局表示,今年除通过药品跨区域集中采购降低药价外,还将联合卫健部门持续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全市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截至2018年,12家按三级管理的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平均销售额达40.32%,28家按二级管理的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平均销售额44.57%,超过省的要求。
新闻推荐
精美绝伦的“伊万里”风格瓷器,让市民叹为观止。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葛宇飞通讯员莞展宣摄影报道)没有滤镜,无需美颜,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