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启动仪式现场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参观巷头社区文化建设
■小朋友们在巷头社区学习书法和画画
■巷头传统木偶戏在“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启动仪式上亮相
3月14日下午,东莞市“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启动仪式在大朗镇巷头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行。活动现场组织开展了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通过情景剧《导演来了》穿插介绍巷头木偶戏、麻涌粤剧、横沥太极、茶山广场舞等具有浓郁东莞特色的文化活动,并对入选的100个“基层文化示范村(社区)”进行了授牌。启动仪式结束后,参会嘉宾一起参观了巷头四馆一中心(村史馆、毛织展览馆、图书馆、生活馆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感受中国毛织第一村的文化魅力。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的工作部署,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按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提出的补齐基层公共文化短板的指示要求,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确定2019年为东莞“基层文化提升年”。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市府办调研员黄福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陆世强,大朗镇委书记谢锦波,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王旭辉、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据了解,3月14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会议印发了《东莞市“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并提出,在2018年全市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选取大朗镇巷头社区、石碣镇单屋村等100个文化建设较好的村(社区)作为全市的基层文化建设示范村(社区),逐步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
通过组织开展艺术普及进百村、技能比拼进百村、运动健身进百村、百村百歌颂中华、我要上“村”晚、百村村风家训征集活动等13大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深入挖掘全市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传承红色基因,培育乡贤文化,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陆世强表示,实施“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基层文化活力的具体举措,是建设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助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有力抓手。各镇(街)、村(社区)要加大对文化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硬件设施,拓展文化空间和功能。要建立文化管理员+文化社工+文化协会的工作机制,多策划组织各类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大家共同努力,让文化种子撒遍千山万水,让文化阳光照进千家万户,让文化担当造福千秋万代。
据了解,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是全市、镇街两级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落实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补齐基层文化短板、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举措,通过推进该工程,引导全市各示范村(社区)广结文化共建对子,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为目标,实现文化交流、经验互鉴、互动互联、成果共享。
热点关注
5个村(社区)入选“基层文化示范村(社区)”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文化就像空气和水,不可或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大朗的文化事业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呈现了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精品日益涌现、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和美好景象。记者获悉,大朗镇有5个村(社区)入选“基层文化示范村(社区)”,分别是巷头社区、圣堂社区、求富路社区、大井头社区和松木山村。
大朗文化事业发展亮点纷呈
过去一年,大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全镇文体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亮点纷呈。去年,该镇“朗”字系列阅读品牌活动和《大朗年鉴》分别获得国家级荣誉。扎实办好阳光文化之旅、织城书香节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近千场次,受惠群众达100万人次。
2018年,“荔香大朗”获得了2018年广东省政务新媒体舆情应对特别奖、2018年广东省政务新媒体优秀文案人气奖。《大朗周刊》、大朗电视台、“荔香大朗”微信公众号共获得14个东莞新闻奖、东莞人大新闻奖和广播电视节目奖。大朗组织编辑《薪火炫歌——大朗传统文化寻踪》《锦时素韵——大朗民谣拾絮》等书籍。大朗镇平安文化主题公园入选了广东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打造了巷头社区、求富路社区为大朗镇新东莞文明美丽村居示范点。获得了2018年三对三U18亚洲杯亚军、首届全国美丽乡村篮球大赛冠军、市女子篮球联赛冠军和2018年广东省女子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一等奖。
切实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水平
大朗镇以提升城市服务品质为导向,以东莞市第二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点之一的求富路社区为典型,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或新建的松木山村、巷头社区、大井头社区、圣堂社区作为精品点进行打造和推介,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村(社区)“迎头赶上”,全面推进全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通过整合现有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计生、民政服务等资源,形成特色亮点,突出文化引领作用,为市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做好图书采购、馆际流通、文化活动、展览展示、人员培训、宣传推广等,切实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和效能。
大朗镇加大对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辐射支持力度,输送“阳光文化之旅”等文艺惠民演出,打造“朗读亲子馆”“织城书香节”的分站点,积极推动村(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形成一村(社区)一品牌的文化发展格局。2018年,全镇28个村(社区),除长富社区、大朗社区2个新型社区外,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
巷头社区
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质
启动仪式结束后,参会嘉宾还参观了巷头“四馆一中心”(村史馆、毛织展览馆、图书馆、生活馆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地感受“中国毛织第一村”的文化魅力。据了解,巷头社区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质,努力打造特色文化社区。
建成多种多样文化民生设施
巷头社区不仅经济取得蓬勃发展,而且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该社区在巷头花园里先后配套建设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长者居住中心、长者娱乐中心、巷头花园文化广场、科学育儿指导站、儿童游乐场、巷头村史馆、巷头图书馆、生活馆、南岭梅艺术馆等多种多样文化民生服务设施。
巷头社区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惠民活动,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巷头社区每年举办活动超过100场次,围绕创建幸福家庭,促进社区和谐这一目标,开展了育婴指导、青少年成长关怀、健康生育指导、特扶助老、家政便民服务等系列项目,开展“爱心送餐服务”“和邻谐里”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巷头毛织文化广场举行广场舞比赛、大型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在巷头花园中心广场举行节假日公益电影节、举办“迎中秋”美食嘉年华、文艺晚会等。
目前,巷头社区已承办国家级赛事约88场、市赛事20多场、镇赛事70多场,主办赛事50多场。“中国毛织第一村”球队在2018年全国美丽乡村篮球大赛勇夺冠军,除夕夜在巷头室内篮球馆举办了“广东体育春晚”赛事。2013年起,连续6年举办“粤港澳龙狮争霸赛”吸引了香港、澳门以及省内各地的龙狮团队参加,有效推动龙狮传统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打造新时代文化人才队伍
提到巷头文化,就不能不提巷头木偶剧团。在上世纪20年代,巷头木偶剧团由陈镇波、陈练洪改为“新世界木偶班”,以粤剧唱腔在广州先施公司演出。到了40年代,巷头为了把木偶戏这一民族艺术发扬光大,便重新召集原巷头木偶剧团班底成员组建新的巷头木偶剧团。2006年,迎来了巷头木偶剧团的重要发展历史节点。在巷头村委会的支持下,正式成立大朗巷头木偶剧团。2009年,木偶戏被列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成立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木偶戏)。
目前,巷头社区创新形式,积极培训,提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为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以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分层次、多渠道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宣传文化工作水平。
织城快评
文化引领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广惠百姓
欢快热烈的广场舞、悠扬婉转的戏曲联唱、传承百年的木偶戏、精彩激烈的篮球赛事……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活动在大朗巷头社区上演。社区内还开展“爱心送餐服务”“和邻谐里”志愿服务、关爱社区长者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朗巷头社区积极地投入,用创新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内涵,着力打造了社区文化品牌,把社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大朗文化品牌的一面旗帜。
3月14日,东莞市“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启动仪式在大朗镇巷头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行,正是对大朗文化工作和成果的一次集中精彩呈现。社区作为城镇最基层的文化阵地,是整个社会文化最细致的体现和重要的组成。品质新城,文化先行。大朗5个村(社区)入选“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彰显大朗镇委、镇政府重视文化引领作用,通过文化手段来提升精神文化建设的层次水平,从而引领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文化引领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广惠百姓。大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不断提质增效。一直以来,在大朗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该镇社区文化推进工作颇见成效,推出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孕育了在全市范围内响当当的篮球、荔枝、毛织等文化品牌。同时,深入做好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不断强化文化品牌推广,“朗读亲子馆”、“朗艺讲堂”、“我是民星”、文化巡演“阳光文化之旅”、“少儿才艺大赛”等众多“朗字号”品牌活动持续开展,“非遗”保护项目持续推动,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学在大朗”“乐在大朗”“传在大朗”浓浓文化氛围。
文脉传承、文化滋养所孕育出来的城市软实力对于建设品质新城尤为重要。大朗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体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朗要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文化强镇战略,围绕文化强镇、乡村振兴文化引领、文化惠民等重点工作破题攻坚、求新求变,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共荣上做文章,挖掘、利用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和创新现代先进文化,使之成为助推社会文化品质提升的“双引擎”。在文化自信和文化惠民结合上做文章,培育引进新兴文化业态和重点文化项目,精心打造品位高雅、群众参与性强的现代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活动,真正实现文化引领。
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大朗在建设“湾区强镇、品质大朗”过程中,要继续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只有通过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先行,才能让生活、工作在大朗的人民,充分感受到文化新城的发展速度和日渐浓郁的文化气息,才能真正成为品质新城。
通讯员叶惠涛
新闻推荐
■改造后的大朗中子源路春意盎然本报记者程永强摄进入大朗镇屏山社区,沿着屏东路,转道屏安路,再进入中子源路,一路上看到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