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植树节期间,市民在银瓶山植树市林业局供图
曾经一度热热闹闹的东莞市绿化认建认养,这两年遇到了瓶颈。最先推出且认建认养规模最大的同沙生态公园与松山湖,至今鲜有企业和个人参加认建认养,合同到期的企业不续约了。
记者昨天采访了同沙生态公园、松山湖和市绿委办有关负责人,同沙生态公园与松山湖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应建立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认建认养的舆论导向,政府部门应建立专款使用细则。
市绿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认建认养是国家前几年推出的义务植树的方式之一,“东莞市可以植树的地方不多了,认建认养是培养市民保护绿化爱护家园的好方式,希望各界支持认建认养。”
瓶颈一:企业与市民兴趣不够高
松山湖、同沙生态公园山清水秀,是东莞市著名的旅游胜地。在6年前,同沙生态公园和松山湖向社会推出绿化认建认养,吸引了一些企业参加。例如,一些企业与同沙生态公园签约,认建认养每5亩起。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同沙生态公园发现,企业更加热衷于种树的过程,而不是耐心培养管护的过程。松山湖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开始企业热情高涨,组织企业人员扛着锄头来种树,但对种树后的养护兴趣不高。
同沙生态公园曾与学校、企业沟通过,对方都这样表示:种树的成就感比养护强,亲手种下一棵树后,以后来看这棵树都有成就感。种树后交由公园专业护理,参与者比较少直接参与,成就感没有种树那么强烈。
曾有学校致电同沙生态公园,计划在植树节期间,到同沙生态公园植树。该负责人回答说,已经没有空地种树了,可以参加认建认养。但对方表示,就想享受种树的现场感,对养护兴趣不浓。
同沙生态公园有关负责人说,参与者直接参与树木管护的很少,一是他们受专业知识限制,二是他们的时间也不允许。他表示,无论是种树还是养护树,都是对生态环境做了善事。如果在认建认养过程中,由政府部门增加一些仪式,强化参与者的荣誉感,将会吸引更多的“粉丝”。
瓶颈二:没有建立专款使用细则
认建认养的企业,与同沙生态公园、松山湖签约后,按合同把资金交到财政部门。但由于没有制定符合认建认养的资金使用细则,在使用资金时遇到了瓶颈。
松山湖绿化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种树和养护都需要资金,比如,除草、施肥、杀虫等都需要钱,而由于没有制定认建认养资金的使用细则,要报销起来很麻烦。他认为,这项细则应包括给资金使用规划范围与金额,他们使用起来就有依据了。
同沙生态公园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由于没有资金使用细则,在上一批的认建认养过程中,报销费用很麻烦,要费一些周折。
绿委办:大力支持认建认养
记者采访了市绿委办有关负责人,他表示,认建认养也是义务植树的一种方式,种树是快乐的,认建认养也是快乐的,都是做善事,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
名词解释
认建认养
机关、团队、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通过一定程序,以自愿出资等形式,对一定数量、面积的林木、绿地,开展建设、养护、管理等。
新闻推荐
“还在路上,未到终点”——这是东莞新彤盛主帅林耀森,赛后在更衣室和队员说的第二句话。第一句他说的是:“你们太棒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