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不住词,呜呜呜……”镜头前的莫冰冰放声哭起来。
“”哎,你再哭,我也要哭了。”镜头后的我也急得要掉泪。
莫冰冰是个小学生,也是这期《东莞故事》的讲述者,视频已经NG了多篇,小朋友失去了耐心,而眼瞅着半天过去,急着交活的我也到了极限。
这只是《东莞故事》拍摄中最平常的一幕。从2018年4月1日启动至今,《东莞故事》已经拍摄了近50期。这也意味着有近50个中小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成为镜头中的故事讲述者,承担起文化传承使命,传递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
孩子成“主角”,记者变“导演”
随着时代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层出不穷的电子设备和各种诱惑又让家长头疼。为此,让孩子走出家门,在实践中长见识,便成了许多家长的选择。这也是“东莞故事”为何选择邀请中小学生来写故事、讲故事、拍视频的原因。
“东莞故事”栏目于2018年4月1日启动,借鉴央视大型热门综艺《国家宝藏》的形式,在讲述文保、古建、非遗、习俗等的前世今生和守护者的故事,同时让中小学生作为小小传承者的身份进行讲述和拍摄。栏目不仅用故事聚焦东莞,也重在东莞精神在下一代的传承。
莫冰冰就是受邀来讲述“榴花塔战斗”的,她在学校品学兼优、形象气质俱佳,平时在电视台参加演讲培训,准备也很充分,但第一次面对镜头一对一拍摄,她便开始紧张。有时候动作、表情不到位,有时候又忘词,一着急又伤心流泪,拍摄因此中断几次。
这时候,我和同事就要担当“导演”和“知心大姐”的角色,一边安慰她,一边讲解背景和故事,引导他设身处地走进战斗,想象是在跟同学讲述故事。还要跟她讲解取景地点和角度的原因,怎样对着景物描述,语言和情感怎样使用才会自然等。经过一上午的“折腾”,拍摄终于结束了,我跟同事终于松口气。
都说影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人的训练也是综合性的。在每一期的拍摄中,孩子不仅要去查阅一段历史,了解一个景点、遗存或技艺;还要在指导下写下自己的讲述稿,然后参与拍摄,身临其境走到景点、遗存或非遗项目,与项目的相关人员交流,一起完成拍摄。在近50期的采拍中,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孩子,哭、闹、笑都是常见的事情,不过很可贵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
用融媒体手段,传播东莞故事
采写拍摄完毕后,以融媒体的方式传播,即东莞时报《成长周刊》上以封面+封底+视频二维码呈现;视频同时在腾讯、东莞时报官方微博、i东莞APP发布;图文视频在东莞时报官微或妈咪HOME微信号等微信号发布。
每期“东莞故事”出街后,都会被不少媒体转发或引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从去年初启动至今,共采写拍摄了近50期,单东莞时报官方新媒体阅读(点击)总量,平均每期超3万。其中讲述可园的那期,东莞时报官方微博播放量就超87万。
有兴趣的人儿快来@我们
接下来,《东莞故事》将进一步拓宽题材,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文化传承……都会被所关注和讲述,并将通过亲历者或受益者的视角,结合自己切身体会,讲述真实故事,见证东莞城市变化和发展。
为了更好讲述东莞故事,传承东莞精神,我们计划向全市读者征集故事,向学校、培训机构、家长征集中小学生来讲“东莞故事”。目前,“东莞故事”已拟定好十期主题,分别涉及特色旅游目的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城市发展、东莞智造、活力之城、非遗传承、文化建设、教育、友善东莞。如果是企事业单位,欢迎前来合作;如果是有故事或有想法的读者,欢迎推荐故事;如果是中小学生,欢迎前来报名参加拍摄。
新闻推荐
东莞第十届校企合作洽谈会29日举办 每年为莞上千企业与全国200多家院校搭建合作桥梁
当前,东莞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必须从“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