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很多患者发病后无法准确判断哪些是能够提供规范的急诊溶栓、取栓治疗的医院,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继2017年10月,东莞17家医院联合参与发布“溶栓地图”后,今年6月4日下午,涉及25家医院、规模更为庞大的“东莞市中风急救地图(第二期)”在大朗医院对外发布;至此,东莞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各片区的中风快速救治网络。
急性中风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最大杀手,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有1100多万中风患者,每年新发病例约250万,每年卒中死亡人数约110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
“时间就是生命”,中风患者的救治,关键在于急性期的治疗和管理,对于合适的患者,静脉溶栓或手术早期开通堵塞的血管,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一般溶栓治疗要求控制在发生中风的3~6个小时,但很多患者家属并不清楚哪家医院可以溶栓。
早在2017年10月,东莞就已经公布了第一期中风急救溶栓地图。通过120串联全市具备中风急救能力的定点医院,形成一张精准高效的救治网,让中风患者能迅速找到距离最近的有静脉溶栓能力的医院,最大限度地赢得抢救时间。
上述救治体系效果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市人民医院溶栓例数达到了111例,东华医院104例,康华医院101例,市第三人民医院92例。
如今,另一张更大的“网”也已形成。“东莞市中风急救地图”也进化到2.0版本,新增急救地图单位8家,总数达25家,覆盖全市,它们都具备静脉溶栓的技术能力。
新闻推荐
东莞时报讯今年截至本月4日,虎门镇市政水务局已清理辖区内河漂浮垃圾及岸边垃圾3000多吨,虎门各社区清理辖区河涌及岸边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