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骏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官网发布的《东莞市松山湖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近期规划》)批后公告获悉,松山湖北站地区将被列入东莞市级CBD之一;南湖地区将被打造成松山湖具有国际魅力的标志性地区;整体优先建设松山湖有轨电车项目,环湖有轨电车也将启动建设研究;在提供极具“松山湖范儿”公共服务的同时,重点打造六大主题产业园区,以期到2020年将松山湖建设成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生态持续的国际创新城区,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平台。
形成“一南一北”两个重点地区
按照这一近期空间建设框架图,松山湖在服务中心方面将形成“一主多副”的格局,其中以松山湖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以金朗服务中心、长盛服务中心、台湾园服务中心、松朗服务中心以及金多港服务中心、大岭山服务中心6个为辅,形成全覆盖格局。
整个片区内将形成“一南一北”两个重点地区,这也将是今后松山湖的双核心标志区。
其中的松山湖北站地区,定位为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商务商业中心,与东莞国际商区一起成为东莞明确规划的两大CBD。北站地区将加快存量科技楼宇招商盘活与功能复合化利用,将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带打造成为以互联网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加强轨道枢纽综合开发,对莞惠城际轨道站点相邻商业地块进行与站点无缝对接的统筹开发,实现高强度开发、精细化设计,并复合商务办公、大型商业和公共休闲空间等多项功能,打造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地标。
据了解,如华润置地成功竞得的松山湖北站TOD商业地块,虽然总面积仅4.4万平方米,但总投资高达30.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当中将打造近22.5万平方米的巨无霸商业地标,楼宇最大高度为300米。
“一南一北”中的“南”即南湖地区,将重点布设总部经济园、中以合作水治理产业园和生物技术主题产业园,依托华为终端总部、中集智谷、散裂中子源等项目,侧重集聚国际化企业总部、国际化科研机构和国家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要素。逐步建成以公交慢行主导的就业、家庭与娱乐有机融合的城市创新区,为区内高端企业、高等机构和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工作、生活、休闲空间场所,打造成松山湖具有国际魅力的标志性地区。
打造六大主题产业园区
《近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松山湖将建成以高端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技术、新能源,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4+1”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吸引创新要素集聚的空间载体,形成六大功能细分的特色产业主题园区。
如依托松山湖北部D区,打造以软件信息、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带;依托三角地、东阳光片区建设生物技术主题产业园;依托台科园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南湖片区建设总部经济园;与中以合作水治理产业园建设同步,在以生命人寿为龙头的金多港片区建设金融服务园。
期间进一步提高产业空间布局紧凑度,形成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生活配套等要素齐备的产业发展单元。加快建设东莞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的“洼地”。推进东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主体建设一批开放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专业孵化载体,推动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加快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争取经过5年努力,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孵化器。同时,积极引进腾讯、百度、微软等大型企业自营型孵化器。
通过努力与积淀,打造一批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和科技基础设施载体,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团队,建成若干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
优先建设松山湖有轨电车
松山湖片区的居民和科研人员很可能将享受有轨电车的“头啖汤”。《近期规划》显示,园区将优先建设松山湖有轨电车项目,其线路将串联松山湖北区、中心区和南湖地区,并与莞惠城际线、深圳13号线北延线、东莞地铁3号线接驳换乘。
今后,乘坐有轨电车还可以尽览满湖秀色。因为松山湖近期将同步启动另一条有轨电车的建设研究,即“东莞火车站—生态园—松山湖环湖有轨电车”。这一线路将不仅为园区人员带来便利,而且将惠及功能区内部分镇街居民的出行。
另外,松山湖将主动对接深圳轨道网、路网规划,加快落实深圳地铁13号线北延至松山湖北站的研究,从而与深圳交通实现一体化发展。
《近期规划》提出,将进一步完善次支路网建设,到2020年规划新建43条园内道路,并通过局部节点改造,提高交通拥堵治理水平,重点针对莞樟路与新城路交叉口、松佛路与畅园路交叉口,以及莞深高速大朗出入口等容易拥堵的节点提出改造计划。至2020年,基本形成“高效、便捷、品质、绿色”,并且具有松山湖特色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公共服务做足保障
随着松山湖高新区的迅猛崛起与发展,预计到2020年,园区居住人口将达20万人,就业人口高至约49万人,面对这规模不小的人口增量,松山湖如何保障公共服务?
子女入学一事,无论是对产业工人还是科研人员而言,都备受关注。为此,《近期规划》提出,松山湖将新建西区小学、B14小学、B15小学、金多港小学,以及实验小学分校等5所小学,扩建松山湖实验小学;新建北区学校、松山国际学校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台科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小学教育390班、学位19500个、初中教育84个班、学位4200个。
医疗设施与医疗卫生上,到2020年,规划建设1所综合医院、新建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处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和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推进与完善东华医院松山湖院区建设,尽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型医院。最终搭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园区的社区医疗服务。
松山湖怎样进一步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近期规划》显示,松山湖将规划建设1万套以上配套完善、户型适中的保障性人才住房,以让其“有得住”并“住得舒服”,从而增强归属感、真正在松山湖安居乐业。
新闻推荐
记者了解到,日前,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主办的“康复科分会2019年东莞培训班”在虎门医院举办。本次培训班邀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