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志和母亲(受访者供图)
江波
陈国志
尹钜文
羊城晚报记者余晓玲
9月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连日来东莞举办系列活动,向辛勤工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送上节日慰问和祝福。今年也是东莞开展支教工作第20年,统计数据显示,20年来,东莞派出驻点一学年以上的支教教师达620人次,分别到西藏、新疆、广西、云南、四川5省(自治区),以及广东省韶关、梅州等地区开展长期支教。今年秋季,东莞又将有72名教师接力教育扶贫之棒,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来自东莞常平中学的江波、东莞可园中学的彭正等20余名教师就启程赴新疆继续支教。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扶别人的同时,支教老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东莞市支教老师中,先后有2人荣获国家表彰奖励、16人获省级表彰奖励、140多人次获市级表彰奖励。而让他们更难忘的是支教当地学生的进步,与支教地老师、学生结下的深厚情谊。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几位支教老师,聆听他们的故事。
江波:
先后三次远赴新疆支教
在9月8日召开的东莞市庆祝2020年教师节座谈会上,来自常平中学的援疆教师江波作为支教教师代表发言。江波曾于2011、2018和2020年先后三次远赴新疆喀什地区的三师一中和二中任教。
“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就发现那里的人们纯朴热情,那里的孩子渴望求知。”2011年1月,江波作为东莞市第六批援疆干部,前往新疆喀什地区支教。2011年初次支教时,江波为三师一中确定了校训、教育理念、特色项目、教学教研办法,制定了五年整体发展规划。2018年重新回到三师一中支教,江波发现,学校始终按照当时确定的路子发展,逐渐成了南疆四地州最好的学校。
也就是2018年,江波再次踏上了援疆之路,促使他再次背上行囊的原因有二。“教育是慢的艺术。2011年,我对三师中学的整体发展做了五年规划,我想再去看看这些规划落实得如何;2011年支教期间,我带过两个班级,这些孩子与我一直保持联系,他们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隔多年,我想再见见他们。”江波说。
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江波又埋头扎进三师教育的发展规划中。2019年年底,江波被调任至三师二中工作,接手时该校本科入围率不到10%。为此,他在高三年级引入目标管理,同时大力发展体育、艺术等特色教育项目,强调教师培训,加强学生管理。今年高考,该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首次有考生突破600分,特长生本科入围率超过80%,3人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
今年2月,江波再次申请援疆,至2021年7月结束。
陈国志:
八旬母亲一起到云南支教
“东莞有邀请我回去参加教师节的活动,但我这边也有活动要参加,实在无法分身,所以就没有回东莞。”9月10日,来自东莞石碣中学、如今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二中支教的陈国志告诉记者,他第二次的延期支教申请已经获批,将继续支教至明年7月份。考虑到学生专业和课程的延续性,今年56岁的陈国志表示,明年还将继续提交延期支教申请,直至退休。
2018年,在东莞工作了20多年的陈国志申请到昭通支教,然而八旬母亲成为他最大的牵挂。母亲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正当他纠结的时候,母亲作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母亲说,愿意跟他一起到昭通生活,和他一起完成支教的理想。就这样,2018年9月,陈国志带着母亲,千里迢迢到了昭通。
到了昭通以后,由于地域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年岁已大的母亲一时半会适应不了。陈国志每天在工作之余,要照顾母亲的一日三餐,每天为母亲量血压测血糖,渐渐地母亲也适应了昭通的生活。“现在我去上课的时候,妈妈就会在小区院子里遛遛狗,和邻居聊聊天。”
在昭阳区二中,陈国志承担音乐生的语文以及声乐、钢琴等课程。陈国志的课是最受欢迎的课堂之一,他创新性地把语文教育与音乐教学融合。比如在他的语文课上,有三十多分钟是语文教学,还有五六分钟的课程时间他会加入音乐元素,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朗诵中提升自信心。
在陈国志的教学指导下,昭阳区二中的音乐特长生在学习上有了质的飞跃,今年的艺术科目高考成绩得到大幅提升,十多名学生个个都取得了好成绩。
支教的两年时间里,陈国志感受到大山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他还经常下乡到边远山区的学校上课,希望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给当地的老师和学生。
尹钜文:
帮助新疆孩子圆“体育梦”
来自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的体育老师尹钜文响应国家“三支一扶”号召,在2018年主动报名参与“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到新疆基层从事支教工作,以“走心”教育影响当地师生,帮助新疆孩子圆“体育梦”。今年1月,他结束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返莞。现在,新疆的孩子们还会时常和他在微信上联系。
2018年8月23日,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尹钜文离开东莞,坐了8小时的飞机,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气候、饮食等都非常不适应。”尹钜文告诉记者,当地天气寒冷、干燥,且风沙大,这对于在南国长大的他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而除了这些,初到新疆的孤独和想念家人也让他很难熬。但尹钜文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坚持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援疆教师的使命。
尹钜文先后被安排到图木舒克市四十一团学校和五十一团中学支教。期间,尹钜文一个人带五个班的体育课,一周最多上21节课。他同时肩负着打造学校足球特色教学和做好当地教师“传帮带”的任务。他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我希望每上一节课,每做一件事都能让他们爱上学习。他们很喜欢我,基本一到我的课,总有一群的孩子在我办公室门口等着。”尹钜文说,老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老师做什么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他们也会用行动来回报你。
2019年4月底,在离开图木舒克市四十一团学校的时候,一名学生突然向尹钜文提出请求。“他跟我说,让我留下来看运动会比赛,他会努力拿奖,把这个奖牌当做礼物送给我。”尹钜文说,他当时内心非常温暖。他留下来看完了比赛,这名学生也真的在校运动会上拿到了奖牌。当然,他婉拒了这名学生的礼物,因为奖牌对于学生而言意义更大。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新闻推荐
华为手机明年支持鸿蒙2.0 上半年手机发货量1.05亿,消费者业务实现增长
华为开发者大会现场。华为供图深圳商报记者陈姝“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日在高校座谈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