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度回收处理工业垃圾、升级改造公厕、打造叶韵小凉亭,上过市级“黑榜”的社区不仅成功“脱帽”,还上了镇级“红榜”。博涌社区的逆袭折射出虎门变净的决心。
作为东莞的经济强镇,虎门在东莞城管委办推出的“洁净东莞指数测评”却长期排名靠后。为此,虎门当前一段时间全力攻坚环境整治提升,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1+6+8”模式、“红黑榜”月度评比等制度,强化追责问责,压实社区责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通讯员管佳
虎门版“红黑榜”横空出世
上周五,9月市级“洁净城市活动日”在虎门镇小捷滘社区举行,参加人员对小捷滘社区沿街暴露的垃圾、枯叶进行了清扫。当天,虎门镇29个社区同步开展清洁行动,“翻箱倒柜”为城市环境“洗洗澡”。
自去年4月开始,东莞城管委办每个月都会推出“洁净东莞指数测评”及红黑榜,用量化的数字反映33个镇街(园区)的洁净度。市里面考核镇街,不少镇街便效仿着考核社区(村)。
今年7月份起,虎门镇城管委办实行社区“红黑榜”月度评比制度,每月低于70分且排名后三的社区,为当月“黑榜”社区。
连续三个月社区“洁净指数”排名后三名或被市城管委办评为“黑榜”社区的,该社区党组织、两委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将作为直接问责对象,由镇纪委启动责任追究程序,视情况采取领导约谈、取消评优、扣减薪酬、调整责任人岗位或职务等方式进行追责。
在8月份的虎门镇社区“红黑榜”月度评比中,小捷滘社区环境卫生问题突出,排名倒数。这个举措对于其触动很大,当前,小捷滘社区正在进行全面整治清理,城市环境已有所改善。接下来,虎门镇城管委办还将督促各社区真正落实“路长、巷长、所(站)长制”“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机制,解决突破城市管理的难点顽症,建立长效常态管理机制。
开启“1+6+8”精细化管理模式
类似大难度的转变还发生在虎门寨商圈。今年7月起,虎门镇对虎门寨社区商圈一平方公里范围开展综合整治提升,由镇主要领导挂点,镇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属地社区和多个职能部门协作,大力美化市容环境、全面优化交通布局。
记者了解到,今年虎门镇创新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1+6+8”模式,即以《虎门镇“一村一品质”工作方案》为一个统领,加强环卫保洁模式及相关考核机制、“行走虎门”机制、偷倒固废打击机制等六项制度保障。
博涌社区“摘帽脱黑”的背后
博涌社区出租屋3000多栋,“三小场所”超过3000间,常住人口约有10万人,是虎门镇管理难度较大的社区之一,去年9月登上全市“黑榜”。
对于这种不光彩的“荣誉”,该社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进行了整改。首先,转变环卫保洁模式,由对外承包转为自行承接,通过扩招人员、加强清洁设备配备等,实行“机械车辆+人工保洁”,尽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
同时,加强巡查督导,社区负责人每周开展行走,各分片区安排专人巡查,通过层层分解,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引导全民共同维护环境。此外,博涌社区还引入市民监督机制,邀请党员、村民、热心人士等加入“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共享交流群”,曝光不文明行为,共同监督社区环境卫生。
今年8月,经市城管委办复查后,博涌社区成功“摘帽脱黑”,还登上8月虎门镇级“红榜”。
“连博涌社区这种管理难度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的社区都能实现这么大的转变,其他社区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好呢?这说明环境整治没有做不好的,关键在于用不用心、认不认真,有没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找到痛点难点的突破口。”虎门镇城管委办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石碣镇总体发展策略、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生态体系研究》编制工作中期成果汇报会召开 以“三个定位、四大战略”塑造城市新形象
本报讯近日,石碣镇召开《石碣镇总体发展策略、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生态体系研究》编制工作中期成果汇报会,深化规划成果,促进...